写在前面

大家好啊,我是“宣宣”,“宣宣”超有料的学习笔记来了!北京历史悠久,文脉绵长,是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有力见证。宣讲家网发表了林伟的文章《“文化之都”如何在传承创新互鉴中再进阶?》,紧扣2025北京文化论坛主题,从传承、创新、互鉴三个维度,深入剖析北京文化建设的生动实践,希望大家都能从中学到有用的知识哦!

学习笔记第75期

划重点

在传承中筑牢文化根基,彰显历史底蕴。作为世界著名古都,北京始终在探索历史文化传承的创新路径与发展策略。传承的本质,不是把历史“封存”成标本,而是让文化“活”在当下、“热”在人心。

在创新中激发文化活力,引领时代发展。文化与科技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可以和而不同的共生;不是技术对文化的征服,而是文明在创新中的永生。

在互鉴中搭建文化桥梁,促进文明交流。2025北京文化论坛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欣赏,书写着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全球的对话,让我们看到了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责任与担当,看到了全球化时代文明对话的新发展、新范式。

必会点

2025北京文化论坛深入探讨历史文化传承与中国发展道路的内在关联,为新时代文明传承与发展写下生动注脚。

以数千年的文明积淀为底色,以新时代的创新范式为引擎,生动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北京故事,不仅为全国文化创新提供了可复制的宝贵经验,也让2025北京文化论坛更有示范性和引领性。

2025北京文化论坛终将吸引更多城市与群体投身文化建设,让文化传承成为民族复兴的“精神密码”,让文明互鉴成为人类进步的“共同语言”。

金句摘录

当历史不再是“过去时”,而是与当下紧密相连的“进行时”,文化传承自然成为连接代际的情感纽带、铸就民族认同的精神根基。

文化创新既是形式上的突破,更是内容上的深耕。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守正创新,文明的价值在于交流互鉴。本届论坛的举办,既是对过往文化成就的总结,更是对未来文明方向的引领。

      

关联知识点1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对文化建设来说,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守正,守的是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守的是“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守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创新,创的是新思路、新话语、新机制、新形式,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新时代的文化工作者必须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关联知识点2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出席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外方嘉宾时指出,要以开放包容的胸襟,绘就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画卷。“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和而不同是一切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也是人类文明传播和发展的规律。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和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中华民族是开放包容的民族,中国人民是善良友好的人民。中方愿同各方一道,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通过真诚沟通,增进了解、加深友谊,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推动世界朝着命运共同体的方向发展。

    

关联知识点3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文化原创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或民族在文化领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其核心在于能够孕育并产出具有新颖性、独特性以及深刻内涵的文化内容与形式。具备文化原创能力,就有了突破文化思维定式、拓展文化形式边界、赋予文化产品独特审美的创新灵感,就能够提升文化成果的传播力与影响力。要围绕提高文化原创能力,改进文艺创作生产服务、引导、组织工作机制,孕育催生一批深入人心的时代经典,构筑中华文化的新高峰。

 

 

第七十五期分享就到这里啦

下期分享咱们不见不散哟!

供稿:宣讲服务处 许成成

审核:李北

责任编辑:苏文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