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 读   

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始终激励着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市委讲师团)宣讲家网特别策划推出“讲好百姓故事 弘扬抗战精神”系列短视频。让我们在英烈事迹中感悟家国情怀,在历史回响中凝聚奋进力量。本期视频北京市丰台区宛平街道沸城社区工作者郑然为您讲述《一辈子守护一座桥》。

讲述人:

郑然

北京市丰台区宛平街道沸城社区工作者郑然

这段历史我们中国人必须铭记。讲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我们中国人、中华民族,要独立、要复兴。

去年(2024年)4月8号,我的爷爷郑福来最后一次站在卢沟桥上,讲述抗战历史。当时他已经93岁了。他曾经在卢沟桥上义务宣讲抗战故事73年,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那段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历史。

卢沟桥事变发生的时候爷爷6岁。他亲眼看到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也见证了无数抗日军民的浴血奋战。苦难屈辱的童年在爷爷心中埋下了抗争的种子,16岁他就投身到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新中国成立那天,他以卢沟桥镇政府民政委员和治安委员的身份参加了开国大典。他在想,怎么才能把日本鬼子的残忍和共产党的伟大告诉后辈,告诉更多人。他想到了卢沟桥,因为这里是日本侵华的历史见证,也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起点。从此他踏上了他在卢沟桥上的讲解之路,他讲抗日战争,他讲民族英雄,他讲家国情怀,他讲珍惜和平。

在我的记忆里,他总是来来回回走在桥上,遇见人就讲,人多人少都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一讲就是73年。他先后接待70多个国家、数万名游客,讲述抗战史有上万场。他跟游客们说:“在抗日战争中我们中国人的伤亡是最大的,我们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也是最大的。”那段苦难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和警醒。

记得第一次见到郑福来老人的时候是在2008年。那是我第一次从一个亲身经历者的口中听到当时的事情,仿佛已经回到了当时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去年(2024年)7月2号爷爷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爷爷生前总是跟我说:“以后我不在了,你们要把发生在这里的抗战故事继续讲下去。”

希望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他人,践行社会责任。将郑老走过的路继续走下去,将郑老讲过的故事继续讲下去。

爷爷的嘱托我没忘,我接过了他“讲述红色精神”的接力棒,加入到红色宣讲志愿服务队伍中。走上桥头,给来往的游客和学生们讲述发生在这里的抗战故事。

今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卢沟桥它从历史地标淬炼升华成为民族精神的丰碑。面对百年变局,这座桥可以证明,中国人从未屈服,也绝不会在任何强敌面前退缩。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