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始终激励着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市委讲师团)宣讲家网特别策划推出“讲好百姓故事 弘扬抗战精神”系列短视频。让我们在英烈事迹中感悟家国情怀,在历史回响中凝聚奋进力量。本期视频八路军研究会副秘书长沙峰为您讲述《我的姥爷左权》

讲述人:

沙峰

八路军研究会副秘书长

左权将军,他就是我的姥爷。抗日战争中,八路军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毛主席赞誉他说:“他把吃的洋面包都消化了,这个人硬是个‘两杆子’都硬的将才。”

七岁那年,妈妈带着我去了太行山,我第一次到了姥爷工作、战斗和牺牲的地方,第一次知道有左权县,还有《左权将军之歌》。看着当地老人,眼含热泪的跟妈妈讲起姥爷,我的心也被深深地触动了,因为我第一次感到姥爷不只是书本里的英雄,更是被那么多人铭记的真实存在的人。

妈妈去世前,把我叫到床边,交给我家里的传家宝——姥爷的亲笔家书,她说:“沙峰,传承的事以后就要你来做了。”看着那一张张泛黄的信纸,我仿佛走到了姥爷的身边,回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

1942年5月,日军集结三万多兵力围攻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所在地,企图摧毁八路军在抗战前线的指挥系统。彭总(彭德怀)和姥爷等指挥员决定分三路突围,他们负责带领北方局和总部机关向北方的十字岭前进。他知道这支队伍中绝大多数都是没有战斗经验的机关人员、工人、学员、机要科的译电员们,还都只是十几岁的女孩子,他必须保护同志们的安全,直到最后一个人冲出敌人的包围圈。

十字岭上,敌人的最后一道封锁线,姥爷不顾敌人的炮火,振臂向隐蔽在山坡下的同志们大声地呼喊:“不要害怕敌人的炮火,冲过去就安全了。”炮弹在姥爷身边爆炸,身经百战的他没有卧倒,而是呼喊着周围的同志们卧倒。又一轮炮火袭来,弹片击中了他的头部,姥爷倒在了十字岭的山坡上,壮烈牺牲,年仅三十七岁。

这张照片是姥爷在八路军前方总部和他们种的花的合影,记得姥爷在给姥姥的信中讲到,总部院子里的花都开了甚是好看,可惜唯独缺少的就是他最喜爱的兰花,而他的‘兰’远在千里之外,那‘兰’就是我的姥姥,刘志兰。

今年是姥爷诞辰一百二十周年,我再次来到太行山十字岭,在姥爷的雕像前,我献上一盆盛开的兰花

我想对他说:“姥爷,您最惦念的‘兰’再也不会与您分开了,您和先辈们的事迹我们后人没忘,更不会忘。而您最爱的祖国,如今到处都开满了鲜花。”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