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大家好啊,我是“宣宣”,“宣宣”超有料的学习笔记来了!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期间发表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社科大讲堂》刊发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孙壮志的文章《从上合组织天津峰会看构建全球治理体系》。希望大家都能从中学到有用的知识哦!

学习笔记第77期

划重点

新形势呼唤新理念与新倡议:对未来的国际关系和世界体系来说,以经济和军事实力为后盾,大国的国际倡议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左右全球格局的走向。

国际关系的实践与理念创新:剧烈的转型、激化的冲突、国家间关系的深刻调整等都会激发理论上的思考和创新。

地区命运共同体与上合组织新定位:倡导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倡导大小国家一律平等,找到正确相处之道;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携手迈向命运共同体。

上合组织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国领导人在上合组织框架内提出新的全球倡议,深耕成员国民间友好的土壤,形成各个重点方向的多边合作机制和伙伴关系网络,丰富合作的内涵。

必会点

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上首提全球治理倡议,强调同各国一道,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携手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其核心理念包括:奉行主权平等;遵守国际法治;践行多边主义;倡导以人为本;注重行动导向。

在2024年7月的上合组织阿斯塔纳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强调要为消除“四大赤字”贡献上海合作组织力量,发出要团结不要分裂、要合作不要对抗、要公正不要霸权的新时代强音。

国际变局带来的新挑战被中国领导人归纳为“四大赤字”,即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和发展赤字。

中国领导人在上合组织峰会上提出全球治理观,与新的安全观、合作观、发展观、文明观形成良好互动,有助于消除区域机制协调性不足的问题,也是对西方惯性思维的最好回应。

金句摘录

即使在全球化时代任何关于全球治理的令人信服的解释,都不会忽视国家间权力不平等的核心。权力等级制度塑造了全球治理的结构、根本目的和优先权。

全球变局当中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层次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任何地区、任何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在全球治理机构趋于“隐身”的情况下,地区合作就显得更加重要,也必须承担起更多的治理责任。

新旧理念的竞争,关系到全球经济政治的走向,关系到各国是否能够享受到平等的发展权利。

从“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到“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再到携手共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新的外交理念通过一个频繁出现的话语表述体现出来,不仅表现出中国对周边外交的特别重视,而且要推动地区合作达到一个新水平,努力向一个更高的层次和目标携手前行。

        

关联知识点

2018年上合组织峰会欢迎宴会上,习近平主席的精辟论述视野宏阔:“儒家倡导‘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主张‘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四海一家’。这种‘和合’理念同‘上海精神’有很多相通之处。”

2020年习近平主席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次会议,提出以下重大倡议:一是构建卫生健康共同体;二是构建安全共同体;三是构建发展共同体;四是构建人文共同体。

2021年9月21日,习近平主席出席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首次明确提出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他提出全球发展倡议,核心内容包括:坚持发展优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普惠包容;坚持创新驱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行动导向。

 

第七十七期分享就到这里啦

下期分享咱们不见不散哟!

 

供稿:宣讲服务处 许成成

审核:李北

责任编辑:苏文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