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民办教育机构、相关企业、科研院所及社会组织: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等国家政策要求,充分挖掘和推广人工智能在民办教育领域的创新实践成果,总结可复制、可借鉴的融合应用模式,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为民办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中国民办教育协会智慧教育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 “专委会”)决定发起 “人工智能赋能民办教育典型案例征集” 活动。具体如下:
一、征集目的
通过征集一批技术应用成熟、成效显著、特色鲜明的典型案例,系统梳理人工智能在民办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师资建设、资源供给等场景的创新实践路径,搭建案例交流与成果共享平台,引导更多民办教育主体积极探索 “AI + 教育” 融合新模式,为全国民办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实践参考。
二、征集范围
本次案例征集面向全国范围内的民办教育机构(含民办幼儿园、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高等院校、培训机构等)、人工智能教育技术企业、科研院所及相关社会组织,重点聚焦以下应用方向:
(一)智能教学场景。包括基于 AI的个性化学习系统、智能备课与授课工具、AI辅助课堂互动与答疑、学科专属 AI 教学解决方案(如 AI + 语言教学、AI+STEM 教育等)等实践案例。
(二)智能管理服务。包括 AI 驱动的学生学情分析与成长跟踪、教职工管理与效能评估、校园安全智能监测、招生与教务智能管理、财务与后勤智慧化运营等案例。
(三)师资能力提升。包括 AI 辅助教师研修(如智能评课、教学技能模拟训练)、教师数字素养培训体系搭建、AI 教师助手应用与教学能力协同提升等案例。
(四)资源优化供给。包括 AI 赋能的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如智能题库、虚拟仿真课程)、跨区域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特殊教育 AI 辅助资源供给等案例。
(五)其他创新场景。如 AI 在民办教育质量评价、家校协同育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等领域的特色应用案例。
三、案例要求
(一)合规性。案例需符合国家教育政策法规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相关规范,无违法违规、违背教育伦理等问题,所涉技术与数据使用需遵循隐私保护要求。
(二)创新性。案例需体现人工智能技术在民办教育场景的创新应用,在技术融合模式、解决方案设计、应用场景拓展等方面具有独特性,区别于传统教育实践。
(三)实效性。案例需已落地应用(应用时间不少于 6 个月),能清晰说明应用目标、实施过程及成效,可提供具体数据支撑(如学生学习效率提升比例、教师工作负担减轻程度、管理成本优化幅度等)。
(四)可推广性。案例需具备一定的复制价值,其应用模式、技术方案可在同类民办教育机构或相似场景中借鉴推广,对行业发展具有示范意义。
四、征集流程
(一)材料提交。请申报单位于:2025 年 10月 31 日前,将以下材料发送至专委会指定邮箱,邮件主题统一标注 “人工智能赋能民办教育案例征集—申报单位名称—案例主题”。
1.案例申请表;
2.案例支撑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案例实施报告、相关图片 / 视频素材、数据证明、用户反馈、获奖证书等)。
(二)专家评审。邀请教育领域专家、人工智能技术专家、民办教育实践者组成评审委员会,从创新性、实效性、可推广性等维度对案例进行综合评审,确定典型案例名单。
(三)成果发布。典型案例将在专委会年度会议、官方平台(官网、公众号等)发布,部分优秀案例将汇编成《人工智能赋能民办教育典型案例集》,并推荐至相关教育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及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推广。
五、权益与说明
(一)入选典型案例的申报单位,将获得专委会颁发的 “人工智能赋能民办教育典型案例”证书,优先参与专委会组织的案例交流、技术研讨、成果推广等活动。
(二)申报单位需保证所提交案例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若存在虚假信息或侵权行为,由申报单位承担全部责任,专委会将取消其申报资格。
(三)专委会对入选案例拥有宣传、推广、汇编的使用权,不用于商业盈利目的,如需涉及申报单位商业机密,将与申报单位协商后处理。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智慧教育专业委员会
2025年9月29日
全部评论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