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既提供精神产品、创造精神财富,又拉动经济促进就业、创造物质财富,是既“富口袋”又“富脑袋”的产业,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24年,全国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91423亿元,营收规模再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长7.1%。本期《文化产业如何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视频中,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锦刚结合数据与实例,生动阐释文化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价值和意义。
内容详情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一批既叫好又叫座的文艺精品力作,比如前一段时间爆火网络的影视剧《觉醒年代》《我的阿勒泰》等。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最终票房达到了154.46亿元,成功登顶影史票房冠军,在全球影史票房榜上也位居第五位。
在文化建设中,党中央非常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用互联网思维和信息技术改进文化创作生产流程,推动“硬件”和“软件”全面升级,实现文化建设数字化赋能、信息化转型,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
那么,怎样加快文化产业继续蓬勃发展?
首先,要加快推进文化产业的市场化,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的作用。利用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发挥民间戏剧、武术、杂技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势,打造民族的特色品牌,展现历史的风貌。建立文化产业园区,建立国内统一的文化产业市场,有助于文化产品、创意产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第二点,加快文化和旅游业,体育产业和传媒产业融合发展的步伐。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旅游事业费从2012年的480.1亿元增长到了2023年的1280亿元,年均增长率9.3%,全国人均文化和旅游事业费从35.5元增长到了90.8元,年均增长了8.9%。现在,全国出现“文博热”“文物热”“文创热”“非遗热”,“国潮”“国风”“新中式”火爆出圈,“文艺+文旅”融合的效应充分地彰显。
第三点,科技赋能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文化新业态不断地孕育生长,并且快速地发展,成为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2012年,文化新业态实现营收为6439亿元,2022年,达到了50106亿元,年均增长22.8%,占全部文化及其相关产业营收的比重由2012年的8.3%提高到2022年的30.3%。现在,文化创新产品带来的文化新业态广泛地传播,比如数字内容、动漫游戏、视频直播、网络表演、数字出版。这些新业态的市场发展空间巨大,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动能和新的增长点。
来源:北京宣讲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
全部评论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