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烽火岁月的故事与青春学子的心声相遇,当伟大抗战精神与“信仰行”的温暖底色交融,一场直抵心灵的红色对话在北京工业大学悄然开启。近日,北京市“伟大抗战精神”百姓宣讲团走进北工大校园,以“信仰行”项目“先进人物面对面”为纽带,罗通、邢秀花、马成、李镭、张董、王曙光六位宣讲员携鲜活故事而来,用讲述传递力量、用歌声凝聚信念、用交流温暖心灵,为北工大学子打造了一场浸润初心的红色精神盛宴。

宣讲现场

活动现场,一幕幕动人场景不断上演。宣讲员们以翔实的史料、生动的细节,将抗战时期军民同心、浴血奋战的画面徐徐展开,台下学子屏息凝神,目光紧紧追随着宣讲员,仿佛穿越时空,置身那段烽火岁月。当提及先辈们坚守信念、无畏牺牲的片段时,现场悄然安静,不少同学眼中泛起泪光,默默握紧了拳头。

宣讲接近尾声,张董老师带领全场师生共同唱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熟悉的旋律响起,同学们嘹亮的歌声回荡在整个报告厅,从轻声跟唱到放声高歌,激昂的旋律里满是对历史的致敬、对信仰的笃定。

座谈交流

座谈会上,一场“心与心”的对话温暖展开,学子们卸下拘谨,将成长中的困惑与思考娓娓道来,宣讲员们则以长辈般的真诚与耐心,用亲身感悟传递温暖力量。

“有时候学业和生活压力大,遇到困难就容易退缩,感觉自己抗压能力不够,该怎么调节心态呢?”一名学生轻声道出了许多同龄人的心结。王曙光闻言,温和地看向提问的同学,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要记得,我们现在的和平生活,是无数英烈前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比起他们当年的艰难险阻,我们当下的这点困难不算什么。别总抱怨眼前的不易,试着多一份对生活的热情,多一份对他人的爱心,多一份奉献的意识,把心态放平,把眼光放远,你会发现,克服困难的勇气就在身边。”

另一名学生带着实践中的困惑问道:“我也尝试过给身边人讲历史故事,但有时候听众不太热情,感觉很难带动气氛,这种情况该怎么处理呀?”邢秀花笑着接过话茬,分享起自己的经验:“这很正常呀!遇到听众不热情的时候,我就会想各种办法拉近和大家的距离——比如唱一段红色歌曲调动情绪,用生动的动作还原历史场景,再用眼神和大家互动交流,想尽办法让历史故事‘活’起来,慢慢就会感染身边的人了。”

“老师,当年您报考志愿时是什么心情?您一直坚持传承红色精神的初心,最初是怎么确立的呢?”又一名学生好奇地追问。王曙光细细回忆着过往,将自己报考时的忐忑与坚定、坚守初心的缘由缓缓道来,末了还不忘笑着鼓励大家:“每个人的成长都有自己的节奏,只要守住心中的热爱,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一定能在属于自己的道路上不断进步,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一问一答间,没有距离感,没有生硬的说教,只有真诚的倾诉与温柔的回应,仿佛家人围坐谈心般亲切,让“先进人物面对面”真正成为心与心相连的桥梁。

观众感言

建筑工程学院杨凯伦:参加“伟大抗战精神”百姓宣讲活动,让我深刻体会到历史的厚重与精神的延续。宣讲员们用真挚的语言和生动的故事,再现了那段全民皆兵、众志成城的抗战岁月——从村民地道战的智慧与勇气,到战地歌声中的信念与力量,每一个细节都让人动容。抗战精神不仅是战火年代的坚守与牺牲,更是今日和平生活中的奋斗与担当。它提醒我们,铭记历史不是停留在纪念,而是将那份不屈与执着化为当下前行的动力。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我们更应传承这种伟大精神,把爱国情怀融入学习、工作与生活中,为实现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都柏林学院林千卜:参与六位宣讲员的分享会和座谈会后,我深受震撼与鼓舞,回民支队的英勇、地道战的智慧、大刀队的坚韧,无不是民族脊梁的写照。尤其是王曙光老师的英勇事迹,“不能替先辈原谅”的话语更是直击心灵。作为软件工程专业学生,我深知和平来之不易,更明白强国必须自强。今天,战场已转向科技前沿,代码亦是武器。我们当以先辈精神为炬,将抗战精神融入创新实践,用技术筑牢国家安全与发展的基石。作为青年学子,我想我们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更要筑牢理想信念。唯有如此,才能在未来扛起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

交通学院刘沛祯:聆听此次“伟大抗战精神”百姓宣讲团专场报告,我深受触动。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传承者,我深刻认识到抗战精神并非尘封的历史,而是跨越时空依然鲜活的精神力量。无论是回民支队的铁血丹心、焦庄户的地道智慧,还是挺进军歌的激昂旋律、王曙光同志一生的坚守,都生动诠释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气节与家国情怀。作为一名青年,我愿将这份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个人所学与国家所需相结合,以专业能力服务社会,以责任担当回应时代。抗战精神提醒我们,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使命。我们应当从英雄的故事中汲取力量,不忘来时路,走好脚下路,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之国家,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芒。

数统力学院李岳:这场报告会让我感受到一种穿越时空的力量。那些故事并非遥远的历史,而是流淌在我们血脉中的信念与担当。地道战的智慧、磨刀声的回响、挺进军歌的嘹亮——每一个瞬间都凝聚着民族的意志。最让我感动的是王曙光老英雄,他失去双脚,却从未失去前行的方向。作为青年一代,我明白“抗战精神”不只是抵御外敌的勇气,更是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力量。无论科研还是生活,都要以此为炬,照亮自己的征程。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