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以下简称“宋庆龄青少中心”)一层中庭,铺着素色宣纸的长桌旁。63岁的靳文虎握着孙子靳翊言小朋友的手,共同绘制一幅秋日花卉图,“来,宝贝,感觉笔在走路。”爷爷的声音低沉而温和。毛笔落下,墨色在纸上晕开,“一老一小”相视而笑的画面,成为10月21日“银龄精彩・共育未来”宋庆龄青少中心“敬老月”主题日活动中最动人的一幕。在重阳佳节到来之际,2400 余名银龄老人与孩子携手,在笔墨丹青与欢声笑语中,共赴一场融合传统文化、智慧科技与艺术体验的终身学习盛宴。
笔墨传情韵,老小共创温情满满
宋庆龄青少中心一层中庭热闹非凡,书法、国画、版画三大传统艺术体验区同步开放,吸引众多老人参与。书法区墨香阵阵,“福”“寿”“重阳安康”等临摹帖整齐摆放,老人们握笔书写,教师一旁细心指导握笔姿势,不少作品还留下对晚辈的温情祝福。国画区以“秋日雅韵”为主题,71岁的刘彦弟正在描绘柿子的轮廓,身旁的外孙女邹月溪拿起画笔开心地说:“外婆,我帮您补上枝叶,这样更漂亮!”祖孙俩配合着调色,外婆勾勒花瓣,外孙女添画叶片,引得周围人频频微笑。其他老人也在指导下创作,有人初次尝试调色,更有老人合作绘景,现场充满创作乐趣。版画区围绕“吉庆祥和”主题,指导教师全程示范描图、刻版、拓印步骤,初次接触版画的老人在帮助下完成作品,兴奋地与作品合影,表示要珍藏并向晚辈展示传统艺术魅力。活动中,老人与孩子们共同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字里行间、画纸之上满是温情与雅致。
多元课程暖人心,银龄乐享学习时光
除了热闹的老小共创场景,活动现场的各类课程体验也让老人们直呼“过瘾”。在艺术课程区,葫芦丝的悠扬旋律、古筝的婉转琴声、京剧的铿锵唱腔、古典舞的优美舞姿,交织成一曲动人的“夕阳乐章”。刚退休不久的田秀芳穿着素雅的旗袍,正跟着老师学习模特的形体姿态,“年轻时就喜欢看模特走猫步,但一直没机会系统学习,今天在这里,不仅学会了很多,还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感觉自己越活越年轻了。”
传统文化课程区里,茶道体验让老人们在品茶中感受东方美学。老师一边演示泡茶技巧,一边讲解茶文化知识:“喝茶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大家在品茶的过程中,可以放松心情,感受生活的美好。”老人们端着茶杯,细细品味着茶香,不时与身边的人交流感受,现场氛围宁静而惬意。智慧科技与生活类课程则让老人们体验到了数字时代的便捷,在探客工坊,老人们体验了AI时光机课程。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轻轻一点刚刚拍摄的自拍照片,屏幕中就能立刻生成自己的卡通形象。健康烘焙课上,老人们跟着老师学习制作饼干,从揉面、塑形到烘烤,每一个步骤都充满乐趣,当香甜的饼干出炉时,大家分享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
多方聚力护银龄,共绘和谐画卷
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得益于多方力量的协同支持。宋庆龄青少中心提前统筹规划,各支持单位从文化资源、学术研究、产业运营等多维度赋能,现场提供的健康义诊服务更为活动增添了温暖保障。除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及媒体嘉宾到场交流外,共有800余名老人深度参与了宋庆龄青少中心开设的专属艺术、综合类课程及互动项目;另有1600余名老人分批次参观了宋庆龄青少中心的创空间、蒙空间、粹空间以及“缔造未来”主题展览,直观感受了全龄化、创新性的教育理念与环境。“在这里,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感受到了温暖,找到了晚年生活的乐趣,还找到了与孩子们交流的共同语言。大家一起成长进步。”一位老人的话道出了众多参与者的心声。
未来,宋庆龄青少中心将充分发挥平台资源优势,聚焦提升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为老年人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继续深化“银龄精彩,共育未来”项目,以构建全龄段终身学习体系,打造“教育双向滋养,代际共融”共育平台为目标,围绕“丰富自我、幸福健康、代际传承”等内容,为老年人提供丰富的活动、课程以及空间、环境等服务。同时,宋庆龄青少中心还将建立“代际创新育人”工作坊,开展“与老人同行”校外教育赋能研究,在新时代家校社共育中发挥宋庆龄青少中心的独特作用,让“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美好愿景在更多人心中绽放。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
全部评论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