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元能做些什么?
可以购买一个小型家电,可以覆盖单人短途旅游的交通费用,也可以在部分地区支付一个月的房租。
然而,天津女子李琳(化名)却被告知,这1500元能够得到一个和过世男友对话的机会……
随着AI技术发展,一些不法分子蹲守在直播间、社交平台,利用人们对未知的焦虑,以“玄学”之名,行诈骗之实,赚取不义之财。而现实中也确实有一些这样的“糊涂人”,成为不法分子的狩猎目标。
联通阴阳的“玄学大师”
不久前,李琳的男友遭遇意外身亡。接到消息后,李琳和男友家人一度难以接受。就在几天前,两人还约定好一起庆祝生日,突如其来的意外却夺走了男友的生命。
无处倾诉的李琳,在互联网上寄托自己的哀思。2025年3月,李琳在某社交平台发布了一条同城状态,悼念离世的男友。不久后,有人在这条状态下留言:“你男友什么情况,和我说说,也许我有办法。”
起初,李琳并未在意。看到对方的昵称是“道士000”,这让她有了一丝好奇。通过私信交谈,得知对方是一个“玄学大师”。为便于交流,李琳添加了对方的微信。
很快,对方的神秘说辞让李琳慌了神,在李琳思绪万千之际,对方发来一句话:“转我1500,我可以让你男友‘上来’和你聊聊。”这句话彻底击溃了李琳的心理防线,像魔咒一样蛊惑着她点下了确认转账的按钮。
转账后,一通视频电话打了进来。对面的陌生人用男友的口吻,向李琳诉说着思念。李琳信以为真,请大师帮忙“做法”。几天后,“大师”告诉李琳,可以等着看效果了。李琳追问有什么效果,对方没有给出具体答复,只是让她“慢慢体会”。
在李琳等待的这段时间,还有一个人也在焦急地等待中。同样是2025年3月,王莹(化名)在同一个社交平台发布动态找人“看事”,为自己解决打官司的难题。一名网友主动与她聊天,并推荐了一个“大师”。通过社交软件,王莹向大师讲述了自己的担忧,并按要求转账1500元,请大师为自己“改运”。
此后几天,“大师”不再回复。而王莹则等到了警方要求配合调查的电话。
自我包装的江湖骗子
警方正在调查的正是几天前与李琳、王莹频频接触的“玄学大师——道士000”王某。自2024年年底至2025年3月,王某多次实施诈骗,骗取人民币15000余元。王某因涉嫌诈骗罪被依法刑事拘留。
警方调查发现,王某并非“初出茅庐”。几年前,王某就开始打着“玄学”的旗号实施诈骗。2022年,王某因犯诈骗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刑满释放后,王某又“重操旧业”,再次落入法网。
案件移送至天津市津南区人民检察院,在讯问中,王某向检察官坦白,自己所谓的种种“异能”都是编造出来骗钱的。
自外地来津后,王某始终游手好闲,没有一份赖以谋生的正当工作。之前王某见到过一些所谓的“大师”“仙家”靠“看事”谋生,就照猫画虎,为自己编造了一个“玄学大师”的身份骗取钱财。
案件承办检察官孙超将王某的诈骗思路归纳拆解:这套模式比较典型,总结来说,就是筛选目标——打造人设——诱导消费。为快速找到目标,王某潜伏在各个互联网社交平台,通过他人发布的状态,推测其情绪、心理状态。一旦对方发布的内容提及感情受挫、事业不顺、亲友离世等,王某就会以评论、私信等形式留言,故意使用看似高深莫测的话语吸引注意。待对方回复后,王某就利用种种话术描绘自己的“大师”身份,增强可信度。这套说辞往往让那些生活不顺、渴求心理慰藉的人信以为真。骗取信任后,王某就会从网上抄袭运势分析,要求被害人花钱改运,费用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整。
“我其实就是装装样子骗他们。”王某承认。
王某通过电信网络手段,以迷信方法骗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其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2025年6月,津南区检察院以诈骗罪对其提起公诉。
法院依法判处王某有期徒刑一年四个月,并处罚金八千元。
诉诸玄学背后的“精神危机”
近年来,利用封建迷信实施诈骗的案件屡见不鲜。一些看似荒诞无稽的骗局,却能使多人上当受骗,不仅因为犯罪分子足够狡猾,善于拿捏心态、投喂恐惧,也暴露出部分群体在面对困境时的脆弱心态——寄希望于“未知力量”扫清障碍,找到“捷径”。
“所谓的改运、法事,实际上起到的是一种心理安慰剂的效果。”分析过往案件时,孙超发现,“由于迷信,放弃了独立思考和科学判断,将个人命运、家庭福祉寄托于虚无缥缈的神力和所谓大师的只言片语,这为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提供了可乘之机。”
如何避免此类骗局,减少案件发生?
孙超介绍其梳理的思路。一方面,有关网络平台要进一步加强监管,通过关键字检索、敏感词举报等机制,尽可能减少涉封建迷信内容,为用户营造安全、干净的使用环境。检察机关要依法发挥法律监督职能,进一步加强府检联动,助力网络空间治理。另一方面,检察机关要持续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普法宣传,以真实诈骗案件为原型制作普法作品,以互联网为媒介加大宣传力度,帮助人民群众牢固树立法治意识,消除封建迷信滋生土壤。
他提醒,对声称能“逆天改命”“包治百病”“未卜先知”的“大师”要高度警惕,做到不轻信、不盲从、不转账。与其将希望寄托在“鬼神”上,不如选择相信自己,以理性思考和科学判断对待每一次选择。
来源:法治日报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




全部评论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