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融合国画与京剧两大国粹,汇聚强大主创与主演阵容的新编京剧《齐白石》在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正式亮相,该剧以富有张力的叙事方式、独具匠心的舞台呈现、京腔京韵的生动故事,为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视听体验,充分彰显了北京京剧院的艺术水准,点燃了观众的热情。
京剧国画融合表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新颜
“水牛儿,水牛儿,先出犄角后出头。”10月24日晚,成都高新中演大剧院内,舞台上垂落着如宣纸般的半透明水晶玻璃幕布,蜻蜓、莲花晕染呈现,水面泛起层层涟漪,灵动且富有气韵。伴随着同样灵动的儿歌《水牛儿》,新编京剧《齐白石》正式拉开帷幕。
演出当晚,观众有资深的京剧老戏迷,有带孩子前来观戏的青年家长,也有首次观看京剧的文艺爱好者,更有来自成都的百余名中小学校长。“黄包车夫、卖菜货郎、出嫁姑娘往来穿梭,俨然一幅生动热闹的北平民俗画卷。”观众被剧中第一场所展现的古色古香的牌楼街景深深吸引。舞台上,名家名角们用京腔京韵唱出了画坛巨匠齐白石的艺术追求与内心挣扎,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艺术世界。“齐白石”这位熟悉却又陌生的人物,在演员们的精彩演绎下别具韵味,不仅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让他们大呼过瘾,更让观众对齐白石“衰年变法”所展现出的不破不立、执着追寻有了深刻理解。
剧中,张建峰所饰演的齐白石,凭借深厚的表演功底以及“委婉细腻、清新雅致”的唱腔,继承并发展了“以文人演文人,以真情表真情”的传统,唱腔设计、作曲朱绍玉在奚派声腔中加入北京小曲元素,并将齐白石幽默、机趣的人物特点与唱腔巧妙融合,使得齐白石的唱腔旋律达到“旧里有新”的艺术效果,既发展奚派,又贴合人物特质,成功塑造出一位痴迷艺术、真诚待友、不畏权贵的艺术家齐白石形象;李宏图以韵味醇厚的叶派小生唱腔和精湛娴熟的表演,塑造了一位谦恭有礼、温文尔雅且极具书卷气的青年梅兰芳形象;窦晓璇饰演的宝珠,通过细腻入微的表演、中正平和的梅派唱腔,展现了宝珠与齐白石之间温暖动人的真挚情感。
线下叫好线上围观 好角好戏彰显生命力
演出结束后,一位资深京剧老戏迷激动地说:“这戏太棒了,张建峰的奚派唱腔真是韵味十足,把齐白石的那种精气神儿都唱出来了。”一位首次观看京剧的文艺爱好者也表示:“原本对京剧不太了解,但是这部《齐白石》让我一下子就入迷了,没想到京剧能把国画的意境展现得这么美。”来自成都的一位中小学校长则说:“这场演出不仅是艺术的享受,也让我们看到了戏曲艺术进校园的广阔前景,希望能有更多这样的优秀作品走进校园,让孩子们也能感受到京剧的魅力。”
演出当晚,线下叫好声不断,线上直播也热闹非凡。互联网打破了空间壁垒,全国各地的观众动动手指就可以欣赏到高水平的演出,线上的评论区与剧场的观众席遥相呼应:“哈尔滨戏迷发来贺电”“感谢北院把齐白石搬上舞台”“真好!艺术源于生活”“太方便了躺被窝里看戏”“什么时候来济南演”“全是名人!人才济济”有戏迷对舞台上的布景和道具赞不绝口,认为它们艺术化呈现了老北京的风貌;还有的戏迷被剧中人物的情感所打动,表示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快闪”讲座互动导赏 周边产品跨界融合
在艺术节期间,《齐白石》主演张建峰、窦晓璇、孟宪腾、李蜜鑫以剧中人物的化妆造型,现身成都宽窄巷子、天府广场、成都博物馆、太古里等地,将剧中人物融入现代生活场景。此举吸引了众多市民,他们纷纷驻足点赞,并与演员们合影留念。在与市民的互动过程中,演员们对于“齐白石”所体现的时代性、人民性以及家国情怀,也有了更为深刻的体悟。
为使成都地区观众更好地欣赏京剧,10月24日上午,《齐白石》的主创主演们走进成都市文化馆,参加2025年“走近艺术”全民艺术普及讲座,以向当地观众传播京剧知识,并分享新编京剧《齐白石》的创排历程与心得感悟,以亲切接地气的形式开展“演出预热”和“剧目导赏”。
活动现场,《齐白石》编剧步川以《赏齐白石红花墨叶 品京腔传笔墨丹青》为题,深入介绍了《齐白石》的创作理念、艺术特色与文化内涵。该剧是北京京剧院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体现,以“京剧+国画”的创新融合,展现了齐白石“画吾自画”的创新精神,彰显其“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的创作方向。他表示,新编京剧《齐白石》旨在通过传统戏曲的形式,向观众展现齐白石的艺术人生,其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厚文化价值以及“齐白石”所体现的时代性、人民性以及家国情怀。
而在成都高新中演大剧院前厅,新编京剧《齐白石》的各类文创产品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些文创产品将齐白石画作中的经典元素与四川地区的特色“熊猫”文化巧妙融合,不仅是艺术与地域文化碰撞的结晶,更是当代京剧人在传承与创新道路上的生动实践。它们承载着新编京剧《齐白石》的文化内涵,如同一个个文化使者,将京剧艺术的魅力传递给更多人,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激发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创新的使命感。
校检:陈沙 韩京华
审核:雷旻音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




全部评论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