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聚焦台湾隐蔽战线斗争的谍战剧,《沉默的荣耀》已经在总台电视剧频道播出完毕,实现了收视与口碑的双重高光。这部剧以1949—1950年史实为基础,还原吴石、朱枫等人组成的“东海情报小组”在“白色恐怖”下传递绝密军情的历程,剧中90%的角色采用真名实姓,大量细节均有史料可考,引发人们对历史的再度关注。

本周,我们在福州专访了《沉默的荣耀》的史实顾问,同时也是《冷月无声-吴石传》的作者郑立。

王宁:史实顾问这个角色,在这部剧里面承担的是什么责任?

郑立:我是一个铺路人,我向剧组提供历史信息的基本框架。

王宁:虽然之前这一段往事是沉默的,就像它的剧名一样。而恰巧你在吴石传当中,也特别用了一个标题,叫作《冷月无声》,依然也是沉默的意思。为什么都特别强调了沉默的力量?

郑立:他们确实是沉默者。在这条默默无闻的战线上奉献出生命,我觉得是一种非常伟大的牺牲和奉献。

作为党史研究者,郑立从2003年开始,历时八年奔波考证,采访上百位知情者与老地下党人,打捞历史中的细节,完成了《冷月无声:吴石传》的写作。2012年,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此书,后经修订再版,成为还原台湾隐蔽战线历史的重要著作。

《冷月无声:吴石传》,串联起了吴石将军,从寒儒之子到抗日儒将,再到隐蔽身份潜伏台湾的革命历程,还原了他传递绝密军情,最终从容就义的传奇人生,在真实而严谨的书写中,呈现了家国命运和个体选择的相互交织。

吴石,是福建闽侯人,生于1894年8月。1911年10月,响应武昌起义,报名参加福州北伐学生军。1916年,吴石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开启了军旅生涯,历任参谋、教官等职。1929年,他前往日本深造,先后就读于日本炮兵学校和日本陆军大学。在校期间,他刻苦钻研军事战略战术,成绩始终名列前茅。1934年从日本陆军大学毕业后,回到南京,任国民政府参谋本部第二厅第一处处长,研究日本情报。

抗日战争期间,吴石历任国民党军参谋本部作战厅厅长、第四战区参谋长等要职,参与制定多项对日作战计划,为抗击日本侵略者作出了重要贡献。

抗战胜利后,吴石调任国民党军政部主任参事,跻身军政核心决策圈,1946年起,他主持国民党国防部史政局工作,负责编纂抗战军事史料,这一职务使他得以接触国民党核心档案与兵力部署信息。同期,他还借助人脉协助中共地下党员吴仲禧出任国防部监察局首席监察官,为后续情报工作埋下伏笔。

王宁:当时你在研究这段史料的时候,有没有找到让他做出这样决定的动力是什么?

郑立:吴石本身是一个爱国者,非常有正义感。他讲国民党必亡,不亡没有天理,他看到了国民党的腐败和人民的伤痛。他看到国民党没有希望,不能代表中华民族的前进方向,而且刚好有个契机,他跟何遂先生的特殊关系,何遂先生本身支持共产党,所以两个挚友一拍即合,带动了他思想认知上的转变。

何遂既是辛亥革命元老、军事教育家,更是吴石隐蔽战线的关键“引路人”,作为福建同乡,何遂与吴石在桂南会战、长沙会战中结下了生死友谊,1947年,在上海锦江饭店的密室中,何遂与儿子何康,陪同吴石见到了中共中央上海分局书记刘晓,这场持续一小时的会面,正式确立了吴石为党工作的方向。

作为国民党国防部史政局局长,吴石凭借职务便利直抵敌军情报核心,持续输送影响战局的绝密信息。1948年,淮海战役前夕,他为执行任务的中共地下党员吴仲禧亲笔致信徐州“剿总”参谋长李树正,帮助吴仲禧进入机要作战室,为战役布局提供关键依据。同时,他还通过吴仲禧获取华中“剿总”《作战态势旬报》,其中包含国民党军番号、兵力等一手情报,经上海地下党研判后成为我军掌握敌军动向的重要参考。

1948年底,吴石调任福州绥靖公署副主任后,他将工作重心转向东南战场。福州战役前,他不仅提供国民党守军的详细部署情报,还暗中阻止蒋介石在城内修建核心防御工事,减少了解放军攻城阻力,最大限度保护了福州免遭战火重创。1949年8月,吴石受命赴台湾担任“国防部参谋次长”。

吴石与中共华东局派往台湾的交通员朱枫建立专属联络方式,每周以“探亲”为掩护交接情报,涵盖台湾登陆点分析、海空军部署等关键信息,为解放台湾的筹备工作提供有价值的战略情报支持。1950年,因叛徒出卖,吴石被捕。

王宁:你的书中有一个细节,据后来曾经跟他在一个牢房的狱友讲述,说他其实那段日子内心是很从容的,他还在看书,在看中国文学史。

郑立:他有个印章叫戎马书生,牢中光线非常昏暗,他视力又不是很好,还坚持在读,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信念始终没有变。

对吴石的审讯从1950年3月5日持续到4月7日,吴石以参谋次长身份应对,拒绝牵连他人,被特务称为,“侦讯最困难的事”。为逼问情报,特务多次用刑,酷刑导致吴石一只眼睛失明,他坚贞不屈,最终以生命践行了对革命的承诺。

电视剧《沉默的荣耀》对隐蔽战线细节的刻画,让观众对吴石中国共产党的党员身份和“密使一号”的代号,产生强烈探究欲,而这恰恰是郑立研究二十余年里,始终聚焦并且全力求证的核心问题。

郑立:我觉得这个可能是一种演绎。除了1973年的结论以外,我也找相关部门得到确认,他不是共产党员,也不是传说的中共秘密党员。他这么高级别没有代号,作为国民党党员,能心向光明,跟我们党同舟共济,所以大家对英雄集体致敬。

《沉默的荣耀》热播让“东海小组”的事迹广为人知,剧中吴石将军的副官聂曦是福建福州人,长期跟随吴石左右,忠诚果断、机智沉稳,从容就义时只有33岁。作为剧集史实顾问,郑立心中最迫切的愿望是能让聂曦“回家”。

郑立:我的能力有限,但我希望海峡两岸的有识之士一起来努力推动让英雄回家。落叶归根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我想任何有基本操守的人,都应该会支持这件事情。

王宁:聂曦很年轻,他脸上甚至还有一丝丝的笑意。那种大义凛然的,完全像光的样子。

郑立:这张经典照片打动了很多人,实际上他当时已经剃掉了头发,很英俊的一个小伙子。

今年,郑立启动了《冷月无声:吴石传》的第二次修订。经过各种搜集,也经历了多次打磨,他仍然认为吴石身上还有很多待解的历史“密码”。为此,他也期待广大历史爱好者能和他交流协作,共同补充完善史料,让吴石这位英雄的形象更加鲜活立体,让这段隐蔽战线的珍贵历史得到更全面、更准确呈现。

王宁:我在想你的书名,《冷月无声》,你用了月亮这个象征。我们都知道月圆时刻才是团圆时刻,应该也有这些隐含的意义。

郑立:我的主人公吴石将军出生于中秋节,在我心中最美的团圆,应该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所以我觉得这个日子应该很快会到来。

更多热点速报、权威资讯、深度分析尽在北京日报App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