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汽车品牌在测试时“翻车”。11月12日,湖南张家界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内,一辆汽车在“天梯”上进行爬台阶极限挑战测试,结果车辆从台阶上溜下,还撞坏了景区护栏。13日凌晨,涉事汽车公司发表致歉声明称,对于此次测试造成的天门山场地损失深表歉意,承诺将全力修复并承担赔偿责任,做好所有善后工作。

汽车“溜车”撞坏景区护栏。图据报道

天门山“天梯”是游客通往天门洞的主要途径,全长近300米,垂直落差150米,共有999级台阶,坡道从20多度到接近45度。把汽车开上“天梯”测试,看似考量汽车性能,实则是营销策划。汽车极限性能如何,本有专业测试场,何须跑到人来人往的天门山?据报道,此举不仅漠视公共安全,还侵害游客利益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工作人员介绍,因为12日和13日要进行汽车爬坡活动,“天梯”不对游客开放,游客可乘穿山电梯到天门洞。为了给汽车活动让路,而暂时关闭“天梯”,让游客绕道乘坐电梯,实在是本末倒置。不论汽车销售方,还是景区管理方,显然是把商业活动、商业利益凌驾于游客权益和公共利益之上。

汽车测试在天门山“翻车”,是部分车企营销“方向盘”跑偏的缩影。近年来,汽车行业的“挑战测试”“极限试车”等营销屡见不鲜。从悬崖峭壁到景区险道,从高原腹地到大漠深处,几乎都能看到新车测试的影子。部分车企为了营销,将公共空间当作自家新车的“测试场”,目的就是博眼球、造话题,进而增加汽车热度和销量。殊不知,这种创意营销看似能够吸引流量,实则暗藏不少隐患。一方面,像“天梯”这样的户外公共空间,既没有专业汽车测试场的安全认证,也缺乏防撞、缓冲等应急配套条件,“野生”测试并不具有专业价值。另一方面,诸如公共景区等场所各类风险叠加,极易因预估不足给社会带来更大安全隐患。就如汽车品牌方在声明中所承认的,此次测试在天门山“溜车”、撞坏护栏等,“暴露了公司在策划和执行此次测试过程中,对潜在风险的预估不足,对细节的把控存在疏漏。”虽然“本次意外未造成人员受伤以及自然环境的破坏。”但公共安全、生态安全,哪有那么多“所幸”?

汽车行业当然需要营销造势,但绝不能剑走偏锋。每一家车企都应明白,一款新车能否在市场受捧、车企品牌在用户心中能不能立得住,靠的不是“极限营销”,而是贯穿研发设计、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全环节的责任担当。据报道,很多游客对景区关闭“天梯”感到不解,张家界市永定区文旅局工作人员回应称,景区的普通活动无需向该局报备。那么,此次活动究竟是谁审批的、是否符合法律法规、修复补偿是否能够消除影响,这些问号也需要后续调查给出解答。

公共景区姓“公”不姓“商”。职能部门应尽快完善汽车户外测试的监管细则,明确公共景区等场所不能承担此类测试活动。景区也应强化责任意识、安全发展理念,“折了护栏又赔名声”,实在得不偿失。诸如天门山景区本是游客徒步的公共通道,不应让商业测试活动的“车轮”轻松闯入、随意踩油门。

更多热点速报、权威资讯、深度分析尽在北京日报App

来源:北京晚报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