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盛载千秋——明清档案装具陈列”特藏展览展厅“交班”:龙柜库关闭,金匮库开放。120座明清金匮揭面纱。
展厅换班,主要是为了文物保护需求。自2024年该特藏展开放以来,一史馆每年春夏季节开放龙柜库,秋冬季节开放金匮库。展厅里,库内温湿度、照度情况等实时监控。
明清金匮都是标准“身材”:长约135厘米、宽约75厘米、高约130厘米。金匮库内,120座金匮整齐排列,宛若列队武士,气势非同寻常。这些档案的“保险柜”均以楠木为胎,外裹铜皮,通体鎏金,可防虫蛀、霉变与高温,利于档案长期保存。观众细看会发现,金匮表面錾刻的云龙图案形态各异,并不是统一姿势。
一史馆工作人员介绍,金匮原藏于皇史宬正殿。这处古建始建于明嘉靖十三年,是皇家档案库,以砖石建造,具有良好的防火、抗震性能。“以金为匮,以石为室”,为机密档案设置了双重保险。“中国古代十分重视典籍档案的保管与保护,金匮专门用于收贮实录、圣训等官修史籍,龙柜用于收贮皇室宗谱‘玉牒’。如今,明代之前的档案装具多已湮灭在历史长河中,唯有明清时期的金匮、龙柜留存至今,诉说着时间的故事。”
暂时关闭的龙柜库区珍藏龙柜86座,原存于皇史宬及皇宫内。其材质以杉木、松木为主,披麻髹漆,顶部和前后左右五面雕龙描金,体现出高超的皇家工艺水平。明年春天,它们将再次与观众见面。
金匮库位于一史馆4层,观众持有效身份证件免费参观。观众陈星说: “更换展厅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文物,大家都能理解。这也给了我常来参观的理由。”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




全部评论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