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竹斜街的“京味拾光”店中,印着老物件的搪瓷缸唤起尘封的记忆;“北京礼物”北京坊集合店内,憨态可掬的兔儿爷圈粉年轻人;北京市珐琅厂京珐文创店里,设计精巧的中轴线双层冰箱贴刚刚入选2025“北京礼物”全球文创大赛“古都印记”获奖榜单……
如今,越来越多“北京礼物”背后有着全新的消费逻辑。它们不再仅仅追求实用属性,而是通过挖掘烟火气中的情感共鸣、打造沉浸式的互动体验、推动多元化的跨界融合等方式,彰显首都文化魅力,激活文旅消费活力。
情感共鸣
松弛闲适 留住市井烟火气
周末的杨梅竹斜街,人潮涌动。街上一家名为“京味拾光”的小店里,热闹非凡。作为“北京礼物”首个聚焦京味文化的主题店,这里有着超高的“含京量”。
店内一整面醒目的格子墙,陈列着上百种搪瓷缸。缸体上,有的画着铁皮壶、煤气炉等老物件,有的印着“吃了吗,您呐”“甭价”等北京话。一款缸体上复刻的北海白塔下划船场景,让人不自觉会哼唱出“让我们荡起双桨”。“搪瓷缸承载着许多人的记忆,我们希望帮大家找回那些逐渐消失的老北京味儿。”“京味拾光”门店负责人王天羽说。
“这‘大公共’当年我可常坐,挤着呢!这红黄相间的大家伙,现在可见不到喽……”店里一款BK670黄河大通道双层冰箱贴,瞬间将人拉回旧时光。翻开冰箱贴外层车身,鲜活灵动的画面跃然眼前。织毛衣的阿姨手指翻飞,摇蒲扇的大爷神情自在,网兜里装的铝制饭盒被挤变了形……每一处细节,都带着浓浓的烟火气。
“这些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元素,更容易引起大家的情感共鸣,能让文创与顾客产生一种情感链接。”王天羽说,设计团队大多是北京人,几乎所有的京味灵感,都源自大家记忆深处的市井生活。
“60后”老板年轻时用过“市工”公交月票,于是提议以此为素材设计冰箱贴。团队成员四处寻找老照片里的月票样式,先后推出复刻80年代蓝色市工月票、90年代粉色市工月票的冰箱贴。很快,学生时代的记忆也被唤醒,不少人希望复刻学生专用的“市学”“通学”月票。就这样,底板、票券、照片一应俱全的学生版月票冰箱贴随之上线。
“顾客被我们的文创打动,还会跟我们分享他们的故事。”一位店员说,顾客在交流中会发现,文创不再只是冰冷的产品,而是带着人情味、有温度的载体。
“北京礼物”北京坊集合店里,脸型圆润、笑意盈盈的兔儿爷成为热销款。采用草编底托与泥塑混搭的冰箱贴,更是凭借独特质感跻身“北京礼物”TOP榜单。
“我们发现消费群体不断年轻化,于是按照‘守正创新’的原则,将传统民间艺术与现代时尚审美相结合,让兔儿爷小型化、可爱化,适配电脑桌、收纳格等摆放场景。”作为北京“吉兔坊”创始人,胡鹏飞精准捕捉到当下年轻人对于“松弛感”的追求,在前不久设计出一组兔儿爷的悠闲时刻摆件。
“现在年轻人普遍感觉压力比较大,格外向往那种闲适安逸的生活,我们就从胡同大爷的状态中寻找灵感,让身穿挎篮背心的兔儿爷眯起眼睛,挎着水壶提笼遛鸟,摇着蒲扇喝茶聊天。”胡鹏飞没想到,这组兔儿爷还未量产上市,便已入选2025“北京礼物”全球文创大赛获奖榜单。
互动社交
打卡盖章 营造沉浸式体验
在传承文化记忆的基础上,“北京礼物”还尝试玩出更多新花样。
“他们家的中轴线双层冰箱贴我买过了,设计感很强。”中午时分,在北京市珐琅厂一层的京珐文创店里,年轻姑娘小刘边挑选礼物,边向记者推荐。她口中的“中轴线双层冰箱贴”是店里最受欢迎的一款文创。
如何让冰箱贴在众多同质化产品中脱颖而出?北京市珐琅厂总经理董艳娜介绍,设计团队从诸多景泰蓝产品中挖掘经典元素,在缠枝莲纹装饰的传统双耳瓶内层之外,增加了镂空设计的中轴线建筑群外层。整个冰箱贴既可合为一体,呈现立体感,也可分开当作两个独立的冰箱贴。在阳光下一转,还能映出各个建筑的影子。“花一份钱,买到多种玩法的两个冰箱贴,感觉很值。”小刘说。
此外,北京市珐琅厂还在文创中注入巧思,让产品“更好玩”:鱼罐头顶的“盖”可以打开,内藏有元宝铜钱,寓意“招财进宝”;“四季·四喜”香氛冰箱贴里放了香片,不仅“可看”还“可闻”;大吉葫芦冰箱贴的顶部可抽出一张“上上签”,葫芦下方还暗藏一个可转动的圆盘,边转边能看到上面刻画的制胎、掐丝、点蓝等景泰蓝制作工艺场景。
在“京味拾光”小店,别具一格的消费场景也给消费者带来新体验。小店后面,藏着一个小院儿。院子四周高低错落的5块大玻璃窗,打造了小院独特的景致,从下往上仰头拍,仿佛一个“万花筒天窗”。深秋时节,两棵元宝槭由绿变黄,叶子随风飘落,画面唯美浪漫,成为社交媒体上新晋的“网红打卡点”。
“想要吸引消费者走进来,仅靠文创产品是不够的,特色消费场景也很重要。”王天羽说,考虑到现在年轻人爱出片、爱打卡的特点,开店时特意选在杨梅竹斜街这条年轻人喜欢“citywalk”的胡同,打造这个有“网红”潜质的铺面。“好多人本身为打卡而来,之后又被我们的文创吸引。”
为提升消费体验,“北京礼物”北京坊集合店同样花了不少心思。收银台旁,总能看到有消费者兴致勃勃地拿出小册子盖章。
“我们专门提炼出具有北京特色的元素,比如冰糖葫芦、兔儿爷、铜锅涮肉等,设计成图文并茂的印章,还结合二十四节气,推出更具时令性的套色印章。”店员小李笑着说,“立冬”印章一经推出就广受好评,“小雪”印章也将在近期亮相。
“任意消费即可盖章,这种互动不仅留住了客户,更让门店成为社交场景。”小李介绍,门店正在从单纯的商品售卖向沉浸式体验空间转型,后续还会拓展互动区域,增加手工体验等项目,让消费者深度感受北京文化的魅力。
跨界融合
国潮IP 讲好未来感故事
怎样进一步提升产品影响力?“北京礼物”通过与知名IP广泛联动,持续扩展其合作朋友圈。
作为一家具有69年历史的老字号企业,北京市珐琅厂努力寻找传统工艺与年轻文化的契合点,实现了一次次跨界合作。与稻香村联名推出的“洪福齐天”珐琅糕,成为过年期间排队抢购的爆款;为电竞比赛定制的景泰蓝技艺徽章和键盘托,打破“非遗只属于老年人”的刻板印象;与“和平精英”游戏合作设计的景泰蓝元素皮肤,更让这项古老工艺通过数字场景触达亿万年轻用户。
当非遗泥塑遇上科幻故事,又将碰撞出什么火花?汉祖艺术实验室和“吉兔坊”在北京市文联和东城文旅局的支持下,推出全新国潮IP“元卯人”。
“只讲明清的兔儿爷故事,年轻人可能觉得遥远,科幻叙事可以很好地打破文化壁垒。”胡鹏飞介绍,“元卯人”将非遗技艺、京味文化、科幻想象与潮流审美深度融合,故事线贯穿不同时间维度,既保留兔儿爷背后的京味民俗底蕴,又通过科幻设定赋予其全球化表达的可能。
目前,团队已完成“元卯人”绘本创作,预计年内发布。书中会用拟人化手法,让来自月球的“元卯人”穿越到古代,由此展开一系列故事。下一步,故事体系还将延伸出剧本、定格动画等多种内容形态,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吸引“Z世代”等更为年轻的受众群体。
“我们要做的不是单一产品,而是一个能持续生长、跨界融合的文化生态。”胡鹏飞表示,这种跨界并非简单叠加,而是让不同元素相互赋能,让非遗文化在多元碰撞中焕发新生。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




全部评论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