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国多地气温下降,迎峰度冬、能源保供工作进入关键期。位于山东济宁的梁山港地处京杭运河和瓦日铁路的交会点,是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区煤炭东运的重要枢纽。今年,港口采取多项新举措提升冬季能源保供能力。

“水铁直连”无缝衔接 运煤效率大幅提升

济宁市梁山县的梁山港是京杭运河上最重要的港口之一,也是铁路、水路和公路联运的重要枢纽。入冬以来,每天都有六七万吨的煤炭,从山西、陕西等地区通过瓦日铁路运到这里,再装船通过运河运往长三角地区,有力保障那里的能源供应。

不远处,大型起重机正在往船上装集装箱,这是今年港口新推出的“水铁直连”的煤炭运转模式。整集装箱的煤通过铁路运到这里,不再经过卸煤和存储的过程,而是通过精准的需求调度把集装箱直接装船,通过运河发往目的地,把整个周期从5天缩短到3天,也提升了港口能源保障的效率和能力。

京杭运河“黄金水道” 有效降低运煤成本

梁山港之所以对长三角地区的能源供应发挥着重要保障作用,首先源自它独特的地理位置。瓦日铁路连接了山西省吕梁市瓦塘镇和山东日照,是山西、陕西等地煤炭东运的铁路大动脉,每年的煤炭运输量近1亿吨。京杭大运河是南北运输的内河“黄金水道”,瓦日铁路和京杭大运河交汇点就是梁山港。

在过去,瓦日铁路的煤炭运到长三角地区首先要运到日照,再通过海运运到上海港等港口,然后再分装进入长江等内河航道运往沿线目的地。

2021年梁山港建成投入运行后,相当一部分煤炭可以从这里下车,通过京杭运河运往沿线的目的地,不仅为长三角地区的能源供应又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保障,每吨煤还能节省15元的综合物流成本。

智慧化管理 自主研发设计

除了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之外,智慧化管理水平也为能源供应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保障。

运煤车里的扫地机器人,只需要三四分钟就能清理完一节车厢,而这个工作过去需要两三个工人忙活15分钟,大大解放了人力并且提升了工作效率。车皮之间由挂钩连接,摘钩和挂钩的工作过去一直都是人力完成,而在这里现在实现了机器人操作,有效降低劳动强度,并且减少了安全隐患。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新技术都是梁山港和国内科研机构合作自主研发的。

另外,在港口的作业区几乎看不到工人,这得益于港口的智慧管理中心。它能通过大数据分析实时监控煤炭运输需求,动态调整集装卸计划,最大化提升工作效率。同时,它还能做到远程控制设备,而不再需要像过去那样由工人坐在操作室里去操作。有了这样现代化、智慧化的港口,也让能源供应更加有保障。

更多热点速报、权威资讯、深度分析尽在北京日报App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流程编辑:U072)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