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大家好啊,我是“宣宣”,“宣宣”超有料的学习笔记来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廓清“十五五”历史方位,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宣宣”认真学习了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鹏的文章《廓清“十五五”历史方位 以新质生产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希望大家都能从中学到有用的知识哦!

学习笔记第94期

划重点

“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需重点实现七大目标: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科技自立自强水平提升、深化改革取得突破、社会文明程度提高、民生品质改善、美丽中国建设推进及国家安全巩固。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

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方面提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增强绿色发展动能。”

必会点

开展任何工作、处理任何问题,都必须首先明确目标、认清自身的历史方位、分析面临的现实环境,并据此确定实现目标的主要策略与具体措施。

在这一时期,我们要把握主要矛盾与战略机遇,有效发挥我国发展优势,应对经济运行中的风险挑战,推动中国经济向更高平台、更好阶段、更远目标前行迈进。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畅通社会流动渠道,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促进消费和投资、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

金句摘录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需要不懈努力、接续奋斗。

危中有机、危可转机,我们要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克难关、战风险、迎挑战,确保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一带一路”不是“独角戏”,而是“大合唱”。

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说:“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我国宏观经济治理具有广阔空间。      

 

关联知识点1

“我们坚持发展实业,这条路走对了。”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实体经济,赴地方企业、科研院所考察调研,为实体经济发展把脉定向。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我国工业经济稳中有进,全部工业增加值从2020年的31.3万亿元增至2024年的40.5万亿元,制造业总体规模已连续15年全球第一。

    

关联知识点2

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者统筹协调、一体推进。在教育事业持续发展、源源不断为国家造就一批又一批科技人才的基础上,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科技整体水平大幅提升,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首位,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居世界第二位,在深海探测、卫星导航、激光技术、量子通信、人工智能大模型、机器人等领域取得骄人成绩,不少领域正由“跟跑者”向“并跑者”“领跑者”转变,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第九十四期分享就到这里啦

下期分享咱们不见不散哟!

供稿:网络宣传处 宋宇辰

审核:李北、许成成

责任编辑:苏文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