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清晨的阳光掠过三山五园的红墙黛瓦,当千年古建里传来悠扬乐声与清脆笑语,这个初冬,香山街道“按图索骥 玩转文物”系列活动正以最温暖的姿态,将文化盛宴送到百姓家门口。今年11月以来,4场特色活动相继在碧云寺、法海寺、团城演武厅、国家植物园曹雪芹纪念馆温情上演,市民游客在触手可及的文化体验中,感受文物的温度与历史的厚度。
系列活动以二十四节气与西山文物资源为纽带,每场活动各有侧重却一脉相承。活动线上线下结合,游客只需扫码,就能通过线上导览地图解锁各文物点位的详细介绍,大到殿宇的历史渊源,小到斗拱的榫卯结构,甚至标注了最佳观赏角度,不管是老人还是孩子,都能轻松看懂、尽兴探索。除此之外,活动现场的贴心设计无处不在:主题背景板色调与古建相得益彰,写生画具按年龄适配大小,全程供应的温热茶饮驱散初冬凉意。香山街道负责人表示,作为三山五园核心区,街道始终秉持“文化惠民、文化利民、文化为民”理念,就是要通过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匠心,让文物点位成为群众青睐的文化打卡地。
随着三声古钟悠扬响起,首场“立冬雅韵・碧云寻踪”在香山公园碧云寺启幕。中央音乐学院硕士张雪的扬琴清亮婉转,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季森的二胡深情款款,中央民族歌舞团民乐团团长马兰花的阮音醇厚绵长——专业音乐人专门挑选贴合立冬“万物内敛”意境的经典曲目,让雅乐与古寺静谧完美相融。“以前只在音乐厅听民乐,没想到在古树下、红墙旁欣赏,感觉旋律都有了历史的味道!”不少市民举着手机记录下这美好瞬间。
文物讲解环节,碧云寺队党支部书记绪银平化身“邻家向导”,让大人小孩都听得入迷,现场抢答声、笑声此起彼伏。银杏树下的写生区,美院老师手把手教大家勾勒飞檐弧度,看着画纸上渐渐成形的古建与银杏,孩子们的脸上满是成就感。
随后,“西山古韵・冬日禅音”活动走进沉淀六百年岁月的法海寺。金牌讲解员许梦蕊带着大家穿梭在古刹中,从康熙年间的“蟠龙首”石碑,到顺治皇帝御书的“敬佛碑”,再到堪称“最早护林公约”的顺治年间“奉旨示禁碑”,她用通俗的语言把枯燥的历史讲得生动鲜活。“原来古代就有‘护林意识’,这石碑真是太有意义了!”带着孩子前来的一位妈妈连连感叹道。
“自然的回响”主题演奏环节更是治愈人心:泛音笛的空灵、音乐风铃的清脆、钢舌鼓的厚重交织在一起,与檐角铜铃的声响呼应成韵。活动还特意设置了互动体验,不少游客鼓起勇气上台,亲手敲响钢舌鼓,感受传统乐器的独特魅力。
第三场活动中,团城演武厅成了30名小学生的“快乐天地”。这场专为青少年打造的“探团城古韵・绘历史风华”活动,解锁军事古建的千年密码。
写生环节,美院老师特意准备了适合孩子使用的水彩笔和小画板,以通俗的讲解,让孩子们快速上手。不少家长感慨:“这样的活动比让孩子死记硬背强多了,现在他主动跟我聊古建历史,还盼着下次再来!”据悉,这些充满童趣的作品还将在演武厅临时展示区展出,让更多人看到童心视角下的古建风貌。
11月25日,系列活动在国家植物园曹雪芹纪念馆收官。这场以“国植冬韵・再品红楼”为主题的活动,早已备好满满的匠心:《葬花吟》《枉凝眉》等经典红楼梦组曲将悠扬奏响,美院老师则带领大家用画笔定格纪念馆的古建风华,让红楼韵味与古建之美在笔尖流淌。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




全部评论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