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人文

收藏全世界精品的大英博物馆 “发迹史”令人诟病但保管手段很专业

2017-08-07 08:35 编辑:admin 来源:北京晚报

作为英国国王乔治二世的私人医生,汉斯·斯隆爵士的医术无疑是高明的,不过既为皇家御用,普通人便无从分享。然而,爵士去世二百五十年后,英国公众仍然感念着他,由于他慷慨遗赠的七万余件收藏品奠定了大英博物馆的最初家底,全体民众才能成为这笔文化财富的永久继承人。

作者:田小满


大英博物馆 韩岩 摄 北晚新视觉供图

从1805年开始,大英博物馆对公众完全免费开放。迄今为止,藏品已达七百多万件,超过当时斯隆藏品数目的100倍,拥有古埃及文物馆、希腊罗马文物馆、东方艺术文物馆等十几个分馆。如此丰富的珍藏令人不禁惊叹于英国人的财力和对古代文物的真挚热爱,不过,他们的热爱包含了疯狂的占有欲。当年“日不落帝国”称霸全球,大英博物馆藏品惊人的增长速度直追英国殖民地的扩张速度,大量海外文物被掠夺至此,其中又以古埃及和中国的文物最具价值。

对中国人来说,流连在博物馆第33号展厅恰似一次归乡之旅,于甜蜜中混杂着些许苦涩。此处专门陈列中国文物,从远古石器、商周青铜器,到魏晋石佛、敦煌经卷、唐宋书画、明清瓷器,中国历史上各个时代的文物均有一席之地。大英博物馆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一个博物馆,目前收藏了2.3万余件中国文物,包括乾隆帝最心爱的《女史箴图》唐代摹本。

一座石碑的身世传奇

文字的存在意义是将那些因死亡而中断残缺的人类思想妥善保留,不过,一旦某个民族的文字成为无人能识的天书,该民族的本来面目便不可避免地遭到湮没。我们今天对于古埃及的种种认知都起源于一座石碑。如果没有罗塞达碑,古埃及,这个历史最悠久的民族险些成为没有历史的民族。这座黑玄武大理石是大英博物馆最为骄傲的收藏,石碑高1.14米,宽0.73米,镌刻着密密麻麻的蝌蚪文字,一朝重见天日便被视为无价之宝。

公元前一世纪古罗马人远征尼罗河的时候,他们就发现了这些刻在神庙和宫殿墙壁上的古怪图案。农民出身的古罗马人对这些莫名其妙的东西毫无兴趣,他们只习惯于用武力掠夺需要的物质。数百年后,最后一个精通象形文字的人离世。又是一千多年过去,拿破仑率军来到东非。一位名叫佛罕索瓦·札维耶·布夏贺的法国上尉跑到尼罗河三角洲的废墟里探险,在此他发现了一块奇怪的石头,如果不是这块石头上刻有三种字体的碑文,他也许就会扔在一旁,因为刻有类似蝌蚪文的东西太多了。这位军官的文化素质使他认出其中一种字体是希腊文,根据推断军事暗号的思路,他感到如果将希腊文和这些埃及图案比对,那么蝌蚪文就不再是什么秘密了。不过,法国人的狂喜没有持续多久,在争夺埃及宗主权的战争中,英国打败了法国,石碑成了英国人最大的战利品。

法国人并没有气馁,他们留下了石碑的石膏模型。模型被小心翼翼地运回法国后,引来国内学识渊博的东方文字专家竞折腰。通过对石碑最下面一段希腊文的解读,他们明白了石碑的内容,上面记录了公元前196年埃及托勒密王朝发布的一则关于僧侣的法令。这个伟大的开端燃起了古代语言学者破解天书的雄心,一位名叫让-弗朗索瓦·商博良的语言天才苦心孤诣孜孜探索,终于摸清了这些符号的秘密。原来,象形文字并非仅仅表“形”,有的也表意,还有的是音节和字母。借助商博良的发现,大量的纸莎草文书被翻译出来,失落的古埃及文明像电影画面一样清晰地呈现于世人面前,古埃及学应运而生——这一串奇妙的连锁反应都源自朴实无华的罗塞达碑。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