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北京

北京老旧厂房到底该怎么用?转型后成为城市文化的金山银山

2017-09-24 14:26 编辑:admin 来源:北京晚报

2017年9月24日讯,从上个世纪50年代到改革开放前,北京新建了一大批工厂,规模大,种类多,形成了通惠河、石景山、酒仙桥、垡头等十大工业区,到1979年北京重工业总产值占全市GDP比重高达63.7%,居全国第二。这些具有时代特色的工厂曾经为北京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许多老厂房本身就是北京的重要地标。

在全市去产能、调结构、转方式的进程中,北京的老旧厂房到底该怎么用?近年来,一批老旧厂房经过改造与提升转型文创园区,华丽转身为文化机构创作生产的空间。也有的改造成集观光、展示、体验、娱乐为一体的文化场所,成为北京文化生活的重要地标。许多沉睡多年的老旧厂房如今再次焕发了生机与活力,成为北京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过程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751D-PARK北京时尚设计广场

500多场活动吸引百万游客

与798艺术仅一街之隔,751北京时尚设计广场保留了更多工业元素:老烟囱、储气罐、老锅炉、蒸汽车头,以及沿路架空铺设的各类管廊,给这座园区带来了浓浓的重工业氛围。

走进园区大门,最显眼的莫过于伫立在一旁的青色储气罐。这座原本用来储存煤气的储罐直径达到了67米,整体的容量可达15万立方米,斑驳的油漆和色彩斑斓的涂鸦让储气罐看起来现代时尚。顺着小门走进储气罐内部,宽阔的空间伴着传来回响,让人感受到迷人的工业气息。目前,这座储气罐已经成为展示多种活动的时尚场所,再次焕发青春服务于北京的文创产业。

而在中心地带的751动力广场,一排排高大的裂解炉和铁塔锈迹斑斑,纵横交错的管道、巨大的发生罐、高高的烟囱,处处体现出厂区昔日的繁盛。正值周末,园区内举办的各类文创活动吸引年轻人前来参观体验,许多人在这里驻足取景,让这里显得热闹与喧嚣。

据介绍,目前751园区已入驻设计师工作室等相关机构近130家,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奥迪研发中心、小柯剧场等行业知名机构相继落户,每年举办文化创意活动500多场,参与人数达100多万人次。

“新华1949”文化金融创新中心

木质建筑还原老印刷厂的活色生香

“多媒体矩阵浮雕墙”、“巨幕电子书互动装置”、“多维影像炫幻魔方”,琳琅满目的文化科技体验项目汇聚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展示中心,该展示空间共分为8个展区27个展项,总建筑面积6700平方米,利用“声、影、光、电、机械、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集中展现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成果及规划愿景。数字生活、文艺展演、动漫星球、古玩大观、影视现场、企业驻展等多个场景组成了一个多功能的文化产业展示平台。“如果谁想了解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政策情况,来到这里就一目了然了。”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事实上,该展示中心位于“新华1949”文化金融创新中心园区内,建筑面积只占整个园区的十分之一,从涵盖内容上看,可以说是园区的微观缩影。位于二环路官园桥西侧的“新华1949”文化金融创新中心园区原是北京新华印刷厂所在地,2010年通过对原址及中心建筑资源特色的挖掘、分析和利用打造成了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目前园区聚集了50多家企业,以文化金融产业融合为核心,依托平台服务和要素聚集,逐步建成文化金融产业聚集区。

园区内环境清幽,路边黑色铁管路灯柱上的木头指示牌伸向四面八方,红图章门牌古朴典雅赋予文化韵味,旧厂房改造的企业办公楼“旧瓶换新酒”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768创意产业园

文创园区建起节水系统

“从东门进来的这个‘L’形的三层厂房曾经是我们的装配大楼,东西跨度140多米,内部挑高4米8,这里面5000平方米的办公区就是知名互联网企业知乎的办公所在地。” “南北向的这个四层厂房则是独角兽企业‘春雨医生’的所在地,也是‘摩拜单车’最早的孵化基地。” 768 创意产业园区负责人马进指着园区东门鸟瞰图解说道。

“768创意产业园”位于海淀区学院路5号,隶属于北京大华无线电仪器厂,原本以军工为主营业务的生产基地如今转型为以工业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互联网应用设计、数字多媒体设计等设计创意产业业态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马进告诉记者,目前园区内能看到的任何一个建筑都是1958年建厂时的原始建筑,在此基础上做消防改造,融入现代功能。“这是我们后加的露天楼梯,刷成了红色,既解决了消防问题,也给老厂房增加了设计感,成为园区内的标志建筑。”

企业对老旧厂房的改造并不都是这样“信手拈来”。马进告诉记者,园区内12米高、南北跨度54米的单体建筑改造让他们煞费苦心。如果通过普通的办公室装修改造势必有部分办公区处在没有光线的暗房中,特别不适合创意办公,后来经过入住的建筑设计师规划改造,该厂房被隔成了四个区域,中间改造成露天通廊。“如此一来,每个办公区域与外界的沟通都是自由的,外面刮风下雨、采光通风,不同区域都可以同时满足。”

除此之外,768创意产业园还利用进驻园区的景观设计等天然优势建立节水系统,收集园区内的空调水、雨水二次利用,为建设“海绵城市”做示范。

如今,精心改造的768创意产业园已经成为“中关村科学城”核心建设项目之一,截至目前,园区总人数超过4000人,总产值达30亿元,上缴税收1亿余元。

77文化创意园

老胶印厂服务剧目排练

坐落于美术馆后街的77文化创意园原本是北京胶印厂的老厂区。如今,不大的厂区已被改造成为戏剧影视主题园区,旧有的修理车间成为拥有200余座位的小剧场,印刷车间成为了国内外顶尖影视公司的办公场所。此外,在北京市文化局的支持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园区内还建设了拥有18个排练场和1个合成场的“北京剧目排练中心”,为北京的演出团体提供了不同规格、价格合适的专业排练场地。到目前为止,累计已经有近400个剧目从北京剧目排练中心走上了北京的舞台,有些还走向了全国各地甚至走出了国门。

在老工厂华丽转身成文创园的过程中,如何充分利用屋顶空间、无用空间,成了文创园区所关注的问题。在四楼平台,原本作为厂房屋的区域成为园区的休闲空间,远眺四周,美术馆、故宫、景山和远处的白塔都依稀可见。在屋顶另一边,园区还利用东城区图书馆的藏书资源打造了一处公共阅读平台,结合文创生活节、读书会等活动,为园区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

“我们保留了印刷车间上世纪50年代建厂时利用的老红砖,经过手工打磨,保留了红砖的纹理,因此也拥有了独特的工业质感和设计感。”77文创创始人王雷介绍,如今创意园获得了2016年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金奖第一名和2017年中国城市更新论坛十大城市更新案例奖,成为与老百姓文化生活融为一体的创新文化空间。

莱锦文化创意产业园

每一根梁柱都得到了保留

作为北京首批四家市级文创产业示范园区之一,莱锦文化创意产业园坐落于中央电视台新址以东的朝阳路上。如今,这座产业园区入园机构已达到170家,年产值达到200多亿元,业务涉及影视、传媒、设计、网游、高科技研发等创意产业,成为传媒影视行业企业的聚集地。

“这里原是北京第二棉纺织厂的旧厂区,上世纪50年代初京棉二厂在这里建成投产,是我国第一个采用国产设备、规模最大的棉纺织厂,也是新中国工业建设的缩影。”相关负责人介绍,2009年12月,原京棉二厂迎来了厂房改造,经过改造,原址翻建形成总面积11万平方米的文创产业园。

在改造过程中,负责项目运营的国棉公司还专门聘请了日本设计大师隈研吾,在保留原有格局的情况下,采用结构分割、天然采光、立体绿化等措施,将旧厂房改造成了现在这种庭院式的工作环境。“因为这里的建筑之前都是大车间,根据设计师的要求,我们把每一根梁,每一根柱子都进行了保留,且全部都进行了防震加固。”工作人员介绍,“项目改造时间并不长,历时1年4个月,除了最大程度地保留和利用了原有的结构和其蕴含的历史,还按照最新建筑规范进行了老厂房结构加固,并将原厂区内砖混结构危房改造成航母工作室,并重新改造了全部市政设施。”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曲经纬 李博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