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互动 > 北晚资讯

【我与五色土】成志伟:尘封的记忆

2018-03-16 15:16 编辑:TF010 来源:北京晚报

从书柜里尘封的大量书报资料中,我找到了两张《北京晚报》。一张是1964年4月23日的,当天四版,第三版“五色土”上发表了我写的《诗中之花》;另一张是同年5月1日,也是四版,第三版“五色土”上刊载了我写的《天际春雷 人间豪气》——这是我最早发表在“五色土”上的两篇文章。

作者:成志伟


看着泛黄的半个世纪前的两张《北京晚报》,不禁感慨系之。五十多年,对人的生命来讲,已是很长;对一张创刊六十年的报纸来说,也不算短了。1963年秋天,我二十二岁,大学毕业后由国家分配到北京工作,到历史悠久的名校北京女十二中担任语文教师。我在南开大学读的是中国语言文学,喜爱阅读书报和写作,大学期间就在各地报刊上发表过文章。到北京工作后,《北京晚报》成了我每天必读的报纸。当时的《北京晚报》每天只有四版,我几乎从一版头条读到四版尾条,再加上中缝广告。对五色土副刊读得更为细致,自认为好的文章,还剪下来贴成剪报,以备之后查阅。除了“文革”中《北京晚报》停刊外,它一直伴随着我的每日生活,成为须臾不能分离的“精神伙伴”。

记得我的上述两篇文章在“五色土”见报后,第二天就有同事和朋友告诉我读到了这些文章,还夸赞了几句,连我任教的学校领导也说他们看到了我的文章。我教的学生里,也有不少《北京晚报》的热心读者,她们中还有人把我文章里的段落抄在自己的“小藏书”(一种资料收集册)里,便于以后再读。那时周围读者的肯定,对我而言是一种莫大的鼓舞和激励,也充分说明《北京晚报》在当时即有巨大的读者群和很强的社会影响。

“五色土”取名于北京中山公园社稷坛的五色土,非常恰切、形象。就像地球上的土壤色彩斑斓、决不单一那样,“五色土”里的文章也是琳琅满目,百花齐放。当时的报纸版面都不多,《北京晚报》容量小,但它又是一张大都市市民报,读者群十分广泛,要求各不相同,所以必须要多发短小精悍的文章。“五色土”每天一版,每版要挤进十篇左右的作品,且要照顾各种体裁、题材、品种、样式,作者也要兼及各个方面,编排出来的版面内容扎实、形式好看,吸引着各行各业、不同阅读习惯和欣赏趣味的广大读者。为此,编辑们要花费好大精力组稿、编稿。当时文坛上风清气正,编辑选稿以质量为唯一标准,极少私情私心,不搞关系学。我到京时只是个普通青年,与“五色土”的编辑同志无一认识,都是自由投稿,择优刊用。正是这样的好风气,使我的作品有机会登上“五色土”。我真的很感谢当年无私帮助指导过我的编辑,记得有曹尔驷、赵尊党、李凤祥等已故的同志,他们都是尽心尽责在《北京晚报》干了一辈子的优秀编辑。

今天,我依然是《北京晚报》的读者,也继续在为“五色土”写文章。希望“五色土”继承以前的优良传统,多发短小精悍、精警透辟的好文章,吸引更多读者每天在这里驻足欣赏、流连忘返。

 

 

来源:北京晚报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