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北京

老读者北京晚报创刊60周年展现场作画:应该让更多年轻人了解晚报

2018-03-26 10:53 编辑:TF010 来源:北京晚报

2018年3月26日讯,“有留言簿吗?我要画一张小画为晚报60岁庆生……”昨天上午,年近八旬的谢秉漫来到北京晚报创刊60周年展的留言台前,摊开留言簿。随着老人的画笔,一名青年人阅读晚报并伸出大拇指点赞的小画跃然纸上。

谢秉漫作画为晚报庆生 龙露摄

“这张数通画——我爱晚报,算是我送给晚报60岁的特别礼品。”说着,谢秉漫在画的下方空白处签上“北京晚报创刊六十周年纪念”几个字。

退休前曾是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的高级建筑师,还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客座教授的谢秉漫告诉记者,这份小礼品,他春节前就开始准备了。画什么呢?《北京晚报》是北京市民最喜欢的报纸,看到它就高兴。有了这个想法,谢秉漫就以自己为“模特”画了一幅读者读晚报的小画。

“第一稿的画跟现在略有不同,画面上的读者是带着眼镜的,他的原形就是我。”谢秉漫解释,挑起的拇指代表点赞,也代表权威和读者的信任。

作品完成后,谢秉漫把画给北京晚报的“创刊元老”林瑞颐看了看,然后又进行了修改。考虑到现在应该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北京晚报》,他把小画中戴眼镜的老读者,变成了不戴眼镜的年轻人。

指着这份特别的礼品。谢秉漫介绍,这种画叫数通画,画的所有线条都是由0到9,这10个变形的阿拉伯数字勾勒而成。从上往下看,头发是一个8,左眼是6右眼是9,报纸和左手是一个大大的2……

“数字,代表着知识,数通画代表着智力,用这种方式才能最贴切地表达对北京晚报的祝福,也象征了在新时代晚报的创新、发展和变化。”

谢秉漫说,多年来,他曾设计过叙利亚大马士革体育馆、李大钊烈士陵园、新万寿宾馆、金台艺术馆、北京西单厨窗等。作画,尤其是创作数通画,是他60多年的业余爱好。就是这个爱好,让他与北京晚报,与北京晚报五色土副刊的老编辑——“创刊元老”林瑞颐结下了不解之缘。

1964年初,刚到北京时,谢秉漫就喜欢上了北京晚报的五色土副刊。其中“七巧板”“一笔画”等趣味栏目特别吸引人。作规划设计的他也投了画稿。还记得当时被采用的有“画谜”——在一幅图中找出隐藏的书包,水桶,铅笔等,就像是现在大家爱玩的“找不同”。“画稿寄过去之后,林瑞颐编辑就会很快给我寄一封信。鼓励说:你的稿费是最高的!有时也会给我一些指导,跟我沟通画的内容是否合适。那段时间,林瑞颐的指导让我受益终生,也让我们成了朋友。”

这种为北京晚报投画稿的日子直到停刊才结束。今年,晚报60岁了,谢秉漫又想起了当年投画稿的情景。他想,用这种特别的方式纪念会更有意义。

说完,谢秉漫开始参观七大主题展区。走到第五个实物展柜时,一份1958年12月31日出版的《北京晚报》,让他停下了脚步。出神地望着报纸右下角一幅“找动物”的趣味画,思绪回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初。

来到展墙前,谢秉漫凑近了“26人筹备创刊”的照片,指着第一排右起第二人说道:“这是林瑞颐吧,我还能依稀辨认出她的样子。”

谢秉漫说,在我的家中,还珍藏着林瑞颐当年给我的十几封回信。印着“北京晚报”几个红字的信封早已发黄,但信纸上秀美遒劲的字迹还依然清晰——“谢秉漫同志,改过的稿子看到了,很好……”

 

 

来源:北京晚报 谢宇航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