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文教

清华附中新校服令人羡慕,老生常谈的“麻袋衣”为何总脱不掉

2018-08-08 12:10 编辑:TF011 来源:北京晚报

深灰和浅灰搭配的西装,由暗紫色的领带领花和裙子格纹点缀;纯白色衬衫,男款是简洁的小方领,女款是小圆领,门襟两边打褶,温婉可爱;板正的梭织面料,暗紫色低调地藏在里料的边缘。

清华附中将台路校区的校服样衣

今年9月,清华附中将台路校区的初三、高一学生将穿着这套760元的制服校服参加开学典礼。在设计这套校服前,家长们提出的要求不仅得是“一套可出席高阶场合的、稍隆重的制式服装”,同时还要“于细节处体现清华附中的元素”。

在共同的观念觉醒下,从国际学校到公立学校,从艺术学校到普通学校,校服将告别以往人们记忆里“松松垮垮”的模样,改头换面,尝试着以全新的面貌示人。

现状:被“差评”的运动校服

“如果整天都穿着松松垮垮的运动服在学校里走,我觉得对于学生尤其是高中生来讲,无法显现出他们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而且我们学校各种文体活动特别多,艺术节、科技节、音乐会、辩论赛等,需要一些正式的服装,该有受过教育的文化人的样子。”

朱建宏是清华附中将台路校区的执行校长,他开玩笑道,有清华附中的牌子在,学生其实并不排斥穿松松垮垮的运动服,但天天都穿、什么场合都穿,还是有些可惜。“穿麻袋衣身材都掩盖起来,不注重自己的形象,对自己的美没有知觉,这都是自我否定,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会有自信吗?”

“麻袋衣”的戏称说出了当下校服款式和尺码的问题,除此之外,面料的不舒适、颜色搭配的不协调,质地差易褪色,这一切都让人难以满意。

潘波是全国中小学学生装(校服)研究中心、北京市中小学校服研发中心(下合称校服中心)的主任,2011年,他指导学生完成了《北京市中小学生校服调查与分析》,3所中学和4所小学的学生(1141名)、家长(299名)、教师(146名)对校服的款式、颜色、面料、尺码、质量、价格进行评分(最不满意-2,不满意-1,一般0,满意1,最满意2),结果所有项目的评分均值都在0.5分以下,学生更是以负分表明了态度。

棒球服作为校服常服

改变从不满中酝酿出来

2011年,新益纺织进入校服行业,总经理肖洪涛说,契机是孩子上小学,校服却丑得无法直视。

身为设计师的她和学校组织了一场校服设计大赛,由公司的设计团队给孩子上设计课,把孩子们的设计方案做成样衣,在校庆时惊艳全场。最终在家长们的强烈呼吁下,新益挤掉了原来的供应商。

“90年代出现了涤盖棉校服,二十多年过去了,生活条件改善很大,但孩子们还在穿涤盖棉。”潘波说,校服不可或缺,但由于学校对服装行业缺乏了解,为了让所有人都能穿得起校服,价格就成为首要甚至唯一的考虑因素。而低价竞争的结果就是,有实力的大企业不愿进入。“是什么企业在参与竞标呢?就是五个人十个人的小企业,面料凑合过关,要版型没版型,色彩也缺乏美感,最后孩子们不爱穿。”

好校服一定贵、一定会给家长增加负担吗?这是校服中心要破除的一大担忧。

算账:好校服其实帮家长省了钱

张展是清华附中将台路校区家委会的主席,在她看来,一套孩子爱穿的校服,其实能大大减轻家长为的负担:“初高中生这个阶段,买衣服比较尴尬,服装厂家知道孩子们都穿校服,也不生产青少年装,但孩子不可能365天都穿校服,家长就得去成人部给孩子买衣服。但现在,好的面料、好的款式、好的设计,根本就不便宜,所以一套好的、孩子爱穿的校服,看起来是增加了家长的负担,其实是给家长省钱。”

她告诉北京晚报记者,这次由校服中心设计的制服,一套包括衬衫、西服上衣、裤子/裙子,纯羊毛背心,领带/领花,总价为760元。而在此之前,由于没有统一制服,学生们出席正式场合都是租用衣服,每年也不少花钱。“我们将台路校区是初三到高三共四年,760元除以有效穿校服日,你算算每天才多少钱?”

设计新校服时,学校和家委会提出需求:一套可出席高阶场合的、稍隆重的制式服装,不要太花哨,于细节处体现清华附中的元素;颜色稳重一点,但又能体现孩子的朝气和活泼。

经过三个月设计与打样,最终方案已经敲定。等量体完成,这套制服就将投入大货生产。“我们今年升高一的学生已经量过体了,学生们看到了样衣,都觉得不错。”张展说,“现在我们有一套运动服,再加上这套制服,学校给配了储物柜和更衣室,方便学生更换。”

家长们愿意买账,校服中心和企业如何保证能设计制造出更漂亮更舒适更安全的校服?

羽绒服作为冬天的校服

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一项工作来解决:建立校服的设计与制作标准。

去年年底,校服中心发布了《北京市中小学校服色彩体系》,从最具视觉冲击力的颜色入手,改变校服设计中颜色使用不科学的问题;中心今年的研究重心是建立面料体系,解决什么场合什么季节适用什么面料的问题,明年的重心将是工艺标准,规范制衣流程。“我们的研究成果能让企业受益,比如中小学生体型数据,能帮助企业决定校服的规格尺寸,制作工艺改进也会告诉他们。不知不觉地,这些企业的产品品质就在提高。”潘波说。

而建立标准,还可以实现另一个目的——通过某些方面的统一来实现规模经济,从而让校服更便宜。肖洪涛解释,面料都有起订量,一般染色面料是3000米起,大概能做2000件衬衫,而校服是一校一款,面料、款式、颜色各不相同,每个学校可能只要500件,也就是700米面料。“3000米也是染,700米也是染,2000件是一条流水线,500米也是一条流水线,无形之中单件的成本就上去了。”

而如果能在全北京统一面料,情况就不一样了:北京有130万中小学生,一年级、四年级、初一、高一的新订学生占1/3,一人两套(替换)就是80万套,再加上20万的补订学生,一共100万套,使用统一面料,规模做起来,成本必然摊薄,大企业就愿意进入了。

观点:校服设计事关审美教育

标准体系在一步步地制定,潘波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孩子穿上美观舒适安全的校服。

“作为第三方研究机构,我们是一个桥梁,目的就是把校服的质量做上去,订校服的钱也不经过我们的手,所以学校、家长和企业都比较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潘波表示。

肖洪涛对校服的意义有自己的理解:“我是把校服作为教育事业来做的,我经常说我们要做新中国最美校服,孩子们从小就应该学会审美,学会穿衣,这是最基本的一个生活习惯。”肖洪涛说,她希望公立学校和主管部门能改变观念,为校服行业的发展添把火:“我们非常愿意和校服中心合作,把我们很多好的设计、面料都和校服中心做共享,也会去跑一些公立学校的市场。学校要建设自己的文化和形象,校服是其中的一环,国际学校因为教育理念跟国际接轨,会更注重校服的款式、设计、品质,私立学校、公立学校要差一点,但公立学校的体量比较大,所以行业的发展要看公立学校和主管部门对校服的规划。”

对中国校服的未来,大家都充满信心:在校服中心,陈列着宫墙红(赤)、靛青(青)、汉白(白)和瓦灰(灰)色系的校服;在新益的办公室里,制服正装,休闲的POLO衫、棒球服,秋冬防寒风衣、大衣、羽绒服等适合不同场景的校服一应俱全。

“我们希望校服能贴合孩子的生长发育和心理需求,真正做到学生爱穿、家长放心、体现学校风采。”肖洪涛说。

中心陈列的十多款校服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白歌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