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舆论

北京胡同精细化管理合理利用空间 “一户一策”留住街道特色

2018-09-27 15:50 编辑:TF2018 来源:北京晚报

胡同作为北京特色,真正住过的人越来越少了。除了个别深宅大院,其实普通胡同人家的日子有时候过得并不是那么“得劲”。比如,停车难就是个大问题,私搭乱建也挺闹心,还有什么下雨深水啦,缺乏绿地啦等等,都亟待解决。

胡同资料图  摄:和冠欣

曾几何时,一刀切式的大拆大改是解决问题的万金油,但显然这种工作方法已经不符合“城市管理要下绣花功夫”的新要求。新的时代精神要求城市管理者把精心、精致、精品的要求落实到城市每个角落,把城市治理的粒度、频度、维度进一步细化。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西城区椿树街道这样在对胡同“加加减减中”摸索出精细化管理的样本。曾几何时,椿树街道辖区这片胡同南侧的骡马市大街,还林立着至少十多家电动车行。但随着对群租房的治理,这些临街占路的铺面已经消失。辖区内胡同里的违建小煤棚、小卖店都被拆除,外来的汽车被挡在胡同外……这样做过减法以后,胡同里多出了不少零散空间。那么加法怎么做呢?经过街道工作人员一家一家的摸底统计,空出来的地方除了能给邻居们修足够大的车棚,还能再做出22处微缩景观。至于住户的私家车,街道也联系好了外面的停车场,距离近价格也不贵。

这些工作,相信除了椿树街道,很多地方也都在做。这相当于加减法里的统考题。那么,属于本地特色的附加题该怎么解?比如,本报昨天的报道中提到,有个1994年就开业的小卖部,前几年街道在这里设立一个约有3米高的藤架,店主老爷子在上面挂起了一片尼龙网,种起了葡萄,今年还喜获丰收。按照简单粗暴的方式,也许这葡萄架会被拆掉。但是既然老爷子喜欢伺候,街坊们也有葡萄吃,为什么不因势利导干脆做大呢?果然,街道工作人员按照“一户一策”的思路,让这片野生景观就地转正,成了景观规划的一部分。这个“加法”换来了老爷子自愿做“减法”——把私家车停外面。

所以,要干净利索地做好疏解整治的减法,首先得体贴入微地做好人居环境的加法。当然,饭要一口一口吃,问题解决起来也要一件一件脚踏实地做好。只有居民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才能更加自觉地爱护身边的居住环境,进而实现胡同风貌的持久延续。说起来简单的一句话,需要的是基层工作人员的责任与担当,把街坊邻居们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把胡同社区的环境当成自己的家。小胡同,大生活,真正从内心深处认同了自己的责任,就会对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有个崭新的认识,处理起家长里短的问题来,也就会耐烦不怕琐碎,甚至能在其中发掘出传承城市记忆的新内涵。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张丽

编辑:TF2018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