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绍棠“大运河乡土文学书系”出版,作品是北京通州文化名片
作为第三届“北京十月文学月”的活动之一,刘绍棠“大运河乡土文学书系”出版座谈会日前举行,与会专家就刘绍棠先生的生平、文学成就以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等话题展开讨论。
资料图 刘绍棠
当下,北京市正在大力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提出传承和保护历史文脉,将“推进长城文化带、西山文化带、大运河文化带的保护利用”列入了建设规划的主要任务。回顾关于大运河的文学书写,就不能不提被誉为“运河之子”的北京作家刘绍棠。他一生勤奋耕耘,发表了长、中、短篇小说等各类作品600余万字,作品中艺术地再现了家乡京东运河平原不同历史时期的风土人情和社会风貌,描绘了充满诗情画意的乡风、水色、世俗人情,讴歌了走在时代前列美好的人,挖掘了代表时代前进方向与主流的美好事物。他的作品格调清新纯朴,乡土色彩浓郁,被“中国气派、民族风格、地方特色、乡土题材”。他的全部作品都是描写大运河畔的乡土乡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
北京出版集团总经理曲仲介绍,刘绍棠与北京出版集团的渊源可以追溯到1980年代初期,《十月》杂志在1980年发表了刘绍棠的中篇小说《蒲柳人家》,1981年发表了《花街》,1982年发表了《柳伞》,十月文艺出版社在1987年出版了《豆棚瓜架雨如丝》等作品的单行本,1990年代出版了十卷本的《刘绍棠文集》。在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作家协会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出版集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于今年重新整理编排出版了这套20卷本的刘绍棠“大运河乡土文学书系”。
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王升山认为,刘绍棠“大运河乡土文学书系”代表着北京东部地区的文学创作、代表着运河文化,刘绍棠老师这套书的出版,把东部的运河文化重新做起来,让北京东部地区的作者,重新焕发青春。通州区作协主席刘祥认为,通州人把运河作为一种骄傲,刘绍棠一辈子就是写大运河,通州人民也继承了“大运河乡土文学”的精神。“一个地区在文化上应该有一个地区的代表,刘绍棠和大运河一样,是通州非常独特的重要名片。”
在嘉宾研讨环节,诸位评论家及作家认为,刘绍棠的做人和作品都是有口皆碑的楷模。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副主任、评论家李朝全认为刘绍棠的一系列作品,实际上都是为乡土中国、给中国的人民画像,为乡亲们画像。著名评论家郑伯农曾与刘绍棠交往频繁,他认为除隽永的作品外,正值、豪爽,敢于讲真话、敢于主持公道也是成就刘绍棠作品的原因之一。著名作家徐则臣谈到了刘绍棠对他创作的影响,他认为刘绍棠的写作是谁都不能替代的。
来源:北京晚报 成长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