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那年》周播导演最怕观众弃剧 网络剧开始正经讲故事
2014年9月10日讯,段子、包袱、碎片化的桥段,媚俗恶搞、哗众取宠的风格,是人们对网络自制剧的固有印象。而在这个夏天,网络自制剧《匆匆那年》打破了网剧与电视剧的分野,在2014这个互联网自制元年,这部网络青春正剧带给人难得的清新。
不知不觉,80后已将到了回望青春的年纪。对于85后导演姚婷婷来说,这部戏最重要的不是4K超高清拍摄、不是点击率,而是正正经经讲一回80后的青春故事。对她而言,《匆匆那年》是一部为80后发声的作品,也是即将或已经步入而立的80后对自己青春的一次回望。“无论你什么时候看,都会说这是我的青春,我的青春中有这样的人、这样的事、这样的细节,让人有重走一遍青春路的感觉。”
匆匆那年:一次青春的回望
作家九夜茴的同名畅销小说被誉为80后校园纯爱经典,曾掀起过怀念青春岁月的狂潮,且经年热度不减。当初看小说,姚婷婷就被作品“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的气质所打动,她觉得里面很多细节都是自己的青春时经历过的,书中的陈寻、乔燃、赵烨就是生活中某个人的影子。在拍青春剧的时候,她首先要保护这种青春的真实感。
虽然近年拍摄的影视剧不乏青春题材,但姚婷婷觉得没有一部戏能真正反映80后真实的青春,她做这个剧最大的动力,就是拍一部真正让80后特别有共鸣的青春剧。“我是80后,所以拍80后的故事特别有感触,我的高中生活已经过去了将近10年,当陈寻回望青春的时候,就带着我们这代人重走了一遍青春路,一下子把时光拉回到了1999年。”
拍青春剧接下这个戏,姚婷婷想保护从制定大纲到剧本形成全程参与,她觉得导演应该参与剧本的创作,在剧本创作阶段导演和编剧经过不断的碰撞达到高度的共识,后面的拍摄就会得心应手。将青春经典搬上荧幕,姚婷婷的真实感。所以他对剧本创作提出了“三戒”,戒矫情、戒“神”、戒“雷”,而这些恰恰被认为是互联网观众长期的欣赏口味。“我希望能让大家看到一部真实的青春剧,大家的情感都很真挚,诚心诚意地去做这件事。互联网现在需要这样的东西。”
姚婷婷拍《匆匆那年》的初心就是让每个看过剧的人,能在脑海中勾起自己的青春岁月和匆匆那年。“很多人看了这个剧,说勾起了自己的青春回忆,其实不光是80后,还有很多60后、70后会和我说,看这个剧让他想起了自己的青春,这或许是每个人的青春回忆,因为在青春这段时间里,你暗恋一个人,哪怕为了说一句话,你会花很多时间去想,这种情感恐怕只有青春的时候才会有。”
互联网相信年轻人
影视圈的85后女导演并不多,在传统电视剧领域,很难想象制片方会放手让一个28岁、没拍过长片的新生代女导演掌镜一部4K高清规格拍摄,每集成本过百万元的剧作。
姚婷婷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电影学电影创作专业,她拍的的剧情短片《顶缸》、《特殊交易》曾获得了过很多奖项,而《匆匆那年》是她拍摄的第一部长片。去年8月,搜狐的总监制尚娜和制片人朱振华找到姚婷婷,希望她接手《匆匆那年》的拍摄工作,这让姚婷婷很惊讶。“像我这样的资历,之前只拍过短片和商业广告,电视台是没人敢用你,而互联网真的很勇敢,他们相信年轻人会去创造这个时代的奇迹,去创造新的东西。他们懂得保护我们的创作。””
姚婷婷至今记得和制片人的第一次对话,对方没有要求达到什么样的点击率,两人的对话始终围绕在人生感悟、感怀青春,此后的拍摄过程中,片方一直在提醒要不忘初心。如今,一年时间匆匆而过,姚婷婷依然感谢互联网平台愿意相信一个年轻的姑娘可以带领80多人的团队去赢得市场的认可。
《匆匆那年》的剧组,从导演、演员到摄影、灯光,全部是80后的年轻人。“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一点是,网络相信年轻人。他们把这个项目交给我,把很多的权力交给我,没人指挥我该怎么拍,在最大程度上给了我创作自由,给了我们信任,他们懂得去保护我们的创作,尊重我们的创作,这激发了我们很大的创作热情和动力。”拍戏的70天中,姚婷婷每天最多只休息5个小时,每天工作量超过十六七个小时,她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工作精力,一直处于亢奋状态。她相信一部作品凝结的是一个团队的智慧和努力,最终呈现给观众的镜头是不会骗人的。
“我们剧组里谁最大?既不是制片人,也不是导演,故事是最大的。”姚婷婷认为,网络能给创作者很大的空间,将来一定会有更多的影视剧创作者转向网络,所以互联网会不断涌现年轻的创作力量。
能闭嘴的时候尽量闭嘴
电视剧是用台词讲故事,电影是用镜头语言讲故事,电影导演出身的姚婷婷更注重镜头语言表述。在表演上,她更在意演员的表演细节,拍戏的时候,她特别注意去捕捉演员的表情和眼神,让观众通过演员表情理解人物的内心。此外,剧中大量使用演员表情的特写镜头,也是为了照顾使用小屏观看的网友。
剧中陈寻和方茴感情升温的那场戏姚婷婷非常喜欢:“两个人在停电的教室里离得很远,然后陈寻在方茴后面打手电,一道手电光拉近了两个人的距离,两人的内心通过这道光在互相吸引,渐渐走进。这场戏完全没有语言,完全是靠着画面去讲两个人是怎么样逐渐的吸引彼此。”姚婷婷受的电影教育就是能闭嘴的时候要闭嘴,尽量去用镜头和画面去讲故事。
姚婷婷印象深刻的一场戏是雨花餐厅大群戏,这也是故事进行到将尾声时的五人友情破碎的大戏,拍摄当日,整个剧组都在酝酿情绪寻找感觉,姚婷婷要求大家:“今天不把我演哭就不过关。”这场戏从晚上9点拍到第二天凌晨3点,大家都特别的拼,因为拍得太痛苦,直到现在觉得雨花餐厅那场戏简直就是成了所有人的噩梦。
这部网剧没有明星大腕撑场,但完整保留了原著人物的气质和特点,给人最大的印象是每个角色选的都很准。姚婷婷选角的最大标准是演员身上的气质一定要和角色相符,这次挑演员用了5个多月,找遍了各大经纪公司和高校,就是希望找到一些新鲜而且干净的面孔。剧集播出后,乔燃的扮演者白敬亭现在成为网上很红的“新暖男”,而他此前是完全没有表演经历的学生。赵烨的扮演者杜维瀚此前是个模特,这是他的第一部长片。
男一号陈寻是由杨立新的儿子杨玏出演,这个角色很难把握,杨玏不但表演到位,他的敬业和专注也让人不再把他视为星二代。有一次杨玏给白敬亭搭戏,本来没有他的镜头,只是拍他一个后肩而已,可为了激发白敬亭的情绪,背对镜头的杨玏都演哭了。
一分钟看不下去观众就会弃剧
拍戏之前,姚婷婷仔细思考了要做什么样的网络剧,她觉得电视剧是一家人围坐在客厅看电视,而对于网剧的观众来说,有一分钟内容看不下去,他就可能关掉窗口,所以网剧在叙事上尤其注重抓人,叙事节奏要更快,每场戏之间接得很紧,不断推动叙事。一般的电视剧一集大约20场戏左右,《匆匆那年》一集最多达到40场戏。
一直以来周播剧都不被看好,作为周播剧的《匆匆那年》最大的担心是怕观众弃剧。为了增加观众黏性,《匆匆那年》在下集预告和每集结尾都很花心思,多用悬念性的结尾去勾住观众,让网友且听下回分解。每一集开头的小标题尤为抓人心。“校服再丑,你再也穿不到了”、“所有公式都忘了,只记得你笑的样子”、“如果有人拉你上天台,你一定要说yes”,每一句都正中80后的心窝。
因为用的演员大都是新人,在拍戏的时候很难完全的让演员的节奏统一,所以在单场拍摄中,机位角度非常丰富,拍一个人会有很多角度,而不是简单的正反打镜头。在后期剪辑中,就需要剪辑师用不一样的景别和角度去找说话的节奏。姚婷婷说,后期的剪辑节奏对这个戏来说很重要,剪辑最重要的是把握节奏,要看起来不拖沓,还能捕捉到演员的表演瞬间,《匆匆那年》的剪辑师给她最大的帮助,就是非常好地控制了节奏,为整部戏增色不少。
本文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 记者:邱伟/文 纪晨/摄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