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服务 > 航空

超140架飞机亮相 空天盛宴珠海航展开幕!

2018-11-06 10:07 编辑:TF011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第十二届中国航展今天在珠海国际航展中心开幕,43个国家和地区、770家国内外参展商参加,展览规模将再创历史新高,展品结构首次实现了“陆、海、空、天、电”全领域覆盖。

AG600 新华社 资料图

本届航展的室内展览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比上届的8.2万平米增长22%,增设了10号馆;室外展览面积近40万平方米,地面装备动态演示区面积由上届的7万平方米扩大至近11万平方米;参展的国内外各型飞机超140架。

国内的五个门类10大军工企业大规模参展,展现我国在航空航天及国防科技领域所取得的突破性成就。此外,本届航展按照民航客机、航空发动机及MRO、公务机和通航、无人机、军民融合等领域设立专题展区。

航展国际展览规模也不断壮大。波音、空客等世界知名航空航天企业基本悉数亮相,特别是世界“百强”航空航天企业参展比例有较大幅度提高。美国、俄罗斯、法国、加拿大、意大利、乌克兰、捷克、荷兰等传统欧美国家展团继续参展,德国、英国展团强势回归,白俄罗斯首次组织国家展团参展。

让我们来看看各个领域的展品都有哪些亮点:

航空装备

航空工业以“两型四代”、“国产大飞机家族”等为代表,共计145项产品参展,其中首次参展的就有45项。AG600、新舟700、AC系列直升机、FTC2000G(山鹰改)等众多明星机型也将以各自方式亮相本届航展;作为我国民用大飞机的研制主体,中国商飞将展示CR929远程宽体客机1:1样机,ARJ21先进支线客机将进行静态展示和示范飞行;中国航发参展面积近1300平方米,将全面展示包括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直升机传动系统等主要航空产品,以及中国航发在设计、试验、材料、制造等方面的创新能力。其中宽体客机发动机、民用涡轴涡桨发动机以及针对国际市场研制的外贸产品等都是首次亮相。同时,将在展馆内设传动系统、控制系统、先进制造技术、先进材料展区以及航空发动机科普展区。

航天领域

航天科技将携近两年来的最新科技成果共计184项产品参展,主要展示内容包括宇航系统、防务系统、航天技术应用及服务产业三大类。其中,新一代运载火箭家族(CZ-5、CZ-5B 、CZ-6、CZ-6A、CZ-7、CZ-7A、CZ-8、CZ-11重型运载火箭,模型1:10)首次集体亮相。空间站核心舱、嫦娥四号探测器与中继星(模型1:3)、大推力泵后摆液氧煤油发动机(实物)等也均为首次对外公开展出。

全球低轨卫星移动通信与空间互联网系统(鸿雁星座)、M系列地地导弹、猎鹰系列防空导弹、彩虹系列无人机、机器人系列产品、航天粉煤加压气化装置(模型与演示)等也集中在本届航展中进行展示;航天科工将以“打造全域攻防装备体系,引领商业航天发展业态,共享一带一路合作机遇”为主题,立足“七大体系、室内室外”展示构架,系统展示防空体系、海防体系、对地打击体系、无人作战体系、预警监视安防体系、商业航天体系、指挥通信与支援保障体系的整体能力及主推产品,为展出的七大体系准备了近百项产品,参展规模为历届之最。其中,数十型产品为首次亮相,首次参展展品数量也将创历届之最。同时,首次设置室外展区,并在该展区内首次成体系展出预警、监视装备,以及指挥通信与支援保障装备等。

陆上装备

中国兵器静态展区与动态展示面积均较上一届增加,参展产品数量创历史新高,并且60%以上参展装备均为首次公开展示。其中,以合成部队、山地部队、两栖部队、岸防部队、特战部队、快速反应部队为代表的成建制装备模式和以陆军一体化作战体系、精确打击装备体系、防空系统、近岸海域综合防御武器系统等进行静态展示;自主研发制造的主战坦克、轮式装甲车、履带式步兵战车等将进行地面动态演示;中国兵装在本届航展中的参展规模、产品数量、技术水平均是往届之最,展出6个领域共计251项产品,产品数量较上届航展增加一倍多,主要包括了快反部队、末端防御、机载武器、智能弹药、轻武器等六大领域。其中,展出各类枪支70余支,并将安排装甲车辆及全地形车进行室外展示及地面动态演示。

电子装备

中国电科将首次基于“3+N”主营业务布局,以“国防”、“科技”、“电子信息”为主题,体系化展出中国电科在陆、海、空、天、电诸多领域400余项尖端信息化产品和解决方案。其中,室内展区主要划分为防务电子、安全电子、信息化三大板块。室外将展出指挥控制、预警探测、电子对抗、海洋电子等技术领域多款大型实装;中国电子共有130余项产品参展,以实物展示、互动体验、视频资料等多种形式重点展示中国电子多年来在防务电子、信息安全、公共安全三大领域的先进成果和应用,90%以上为实物参展,包括了军事通信、雷达探测、“飞腾CPU+麒麟OS操作系统”为核心的“PK体系、国家安全综合指挥控制系统以及完全自主研发的“边境安全系统”等。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 董禹含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