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历史

有雅兴却很任性!乾隆爱干这种事 鲁迅的做法反倒让人佩服

2019-03-09 09:18 编辑:TF011 来源:北京晚报

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的《盆菊幽赏图》为明代吴门画派创始人沈周的传世佳作。此画采用对角构图,一条清流从卷首上方斜穿整个画面流出卷尾下角。此岸在卷首下方,岸边临河一个木栏围着的庭院,围栏近水一侧摆了一溜花盆,盆中菊花盛开。院中一草亭掩映在数株姿态各异的树木之间,亭中三位雅士对酒、赏菊、清谈,一位捧酒书僮侍立亭角。画中人物用笔简约概括,怡然神态跃然纸上。彼岸从卷尾上方伸入水中,岸上仅有数株枝叶繁茂的老树,树冠则大半探出画外。此岸有树梢遮掩到对岸,将流水分为两截,形成了前上后下两处留白。

【明】 沈周 盆菊幽赏图卷(局部)

此画画幅不大,但画风细腻清逸,被认为是沈周中早期作品,与他晚期豪放的风格形成鲜明对照,属“细沈”风格的代表作。此画清初时分别为收藏家朱之赤、安岐所藏,卷首右下角有一枚不大的阴文“朱之赤印”,和一枚阳文的“子孙保之”的钤章,阴文苍劲、阳文端秀。从钤印的位置来看,后者应该是朱之赤的闲章。卷首耳边一枚阳文的“古香书屋”,则为安岐的斋号。

清乾隆时期,此作被收入皇宫内府,一方颇为硕大的“御书房鉴藏宝”即为证。经历盛世,江山稳固,帝王有了闲暇培养自己的雅兴,只是那雅兴中总不免含着些任性。想必是乾隆帝颇喜爱此画,在画作上方的留白处竟由上至下加盖了“乾隆御览之宝”等三枚钤章,因留白不大,三枚钤章几乎首尾相接;之后又在卷尾下方的留白处添了一首诗,于是两处留白几乎被乾隆帝占尽。但他雅兴未尽,某日再赏此画时又想留点印记,无奈画中难觅合适的位置,只得在卷尾上方一个狭窄的空白处满满当当地留下了“乾隆鉴赏”等三个钤记。谁料其子嘉庆帝也颇爱此画,只能在“乾隆御览之宝”左侧孤伶伶地钤一枚“嘉庆御览之宝”了。待到溥仪继位,已无处任性,便在卷尾耳边上方留下自己的钤记。

雅兴,代表着一种喜爱,必会珍惜和敬畏。朱之赤学问渊博,有书生气,其钤印的方式已表达出自己对于艺术满怀敬畏。安岐因贩盐发迹,大约村野气息并未消尽,但他即使有些任性地将一枚长钤盖在图卷上方,终究还是恭敬地盖在画作之外,耳边的云凤纹绫子上。如此看来,许多权贵的雅兴,其实是附庸风雅,实质是任性。在网上看过一位画家临摹的《盆菊幽赏图》,剔除了沈周原作之外的所有附着。看后不觉感叹,神韵虽与原作相去甚远,但去掉了那些权贵的印记,竟也是那般清幽疏朗的一派秋景。古代帝王以为天底下都是朕的,一幅小小的画作,岂不更是要由着自己的性子来留下些印记?殊不知即使显赫到自己都以为无需谦卑时,还得保持一颗敬畏之心。几枚钤章、一首绝句,便使得一幅传世之作“破了相”,欲显皇恩,反成笑柄。

当年,鲁迅颇喜欢书籍却不阔气,任性的资格全无,买不起昂贵的古本,只好借来抄。好在他不以雅兴作装饰,因抄书校对了多种古籍,并且写出了至今为人称道的《中国小说史略》。这不任性的雅兴倒是让人佩服。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鲁人

流程编辑:tf011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