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人文

都说“心随书泰”,历史上有哪些长寿书法家?

2019-04-04 14:29 编辑:TF022 来源:北京晚报

从书法史中可以找出很多高寿的书家,欧阳询、柳公权、陆游、沈周、刘墉等,但同样也可以找出一批早夭的书家,像王献之和王宠等,四十岁左右去世,王羲之和米芾活了五十多岁,在当时也不算短寿,古人七十“古来稀”。所以,书法家未必都长寿,反之,很多书法家因长寿而青史留名。

作者:彩宪


 

北宋 苏轼小楷《养生论》拓本,存董其昌所编《戏满堂法帖》。
释文:世或有谓神仙,可以学得不死,可以力致者,或云上寿百二十。古今所同,过此以往,莫非妖妄者?此皆两失,其情试粗论之。夫神仙虽不目见,(然)记籍所载,前史所传,较而论之其有必矣。似特受异气禀之自然,非积学所能致也。至于道养,得理以尽性命,上获千余岁,下可数百年,可有之耳。而世皆不精,故莫能得之,何以言之? 夫服药求汗,或有弗获。而愧情一集,涣然流离,终朝未餐,则嚣然思食,而曾子衔哀七日不(饥)。
《养生论》为三国嵇康作,是古代养生论著中较早的名篇。苏轼书时年60岁,是苏东坡现存最重要的小楷书法作品,乃鸿篇巨制,约1300多字。书中体现了苏东坡“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的书体风格特征,行笔自然流动,结字端庄疏朗,一派天真烂漫之气象。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以诗文称著于世,世称“三苏”。

关注书法史中有关养生的书法经典,如果以今人眼光来解读,有时会非常有意思。比如关云长的红脸,“面如重枣”,现代医学将这种天生红脸现象释为“面部毛细血管过于丰富”,康熙则死于脑溢血,欧阳修有糖尿病,过去叫“淋渴症”,秦观有狂躁症。也许有很多人重视养生,但成效不等。人各有命。这其中有先天原因,有性格和习惯原因。苏轼的养生之法就是保持乐观的心态,乐知天命。被贬海南,一路颠沛流离,仍然可以睡得打鼾。海南当时为蛮荒之地,瘴气瘟疫时有降临,但他不怕。想当年,他在黄州时只有三十多岁,就自称老夫,“老夫聊发少年狂”。古人的观念和今人大不同。近年来联合国公布的关于中青年界定标准, 18岁至65岁属于青年人,不正说明了这一点吗?花甲之年,还算青年,正是逆天啊!

五代 杨凝式《神仙起居法卷》,纵27厘米,横21.2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释文:神仙起居法。行住坐卧处,手摩胁与肚。心腹通快时,两手肠下踞。踞之彻膀腰,背拳摩肾部。才觉力倦来,即使家人助。行之不厌频,昼夜无穷数。岁久积功成,渐入神仙路。乾祐元年冬残腊暮,华阳焦上人尊师处传,杨凝式(所画草押)。
此幅小行草书是杨凝式76岁时的作品,点画随意,不假思索,用墨浓淡相间,时有枯笔飞白。结字于攲侧险劲中求平正,且行间字距颇疏,在继承唐代书法的基础上,以险中求正的特点创立新风格,尽得天真烂漫之趣。
杨凝式(873-954),字景度,号虚白。唐末五代时期宰相、书法家。唐昭宗时进士,官秘书郎,后历仕后梁、唐、晋、汉、周五代,官至太子太保,世称“杨少师”。 杨凝式在书法历史上历来被视为承唐启宋的重要人物。“宋四家”都深受其影响。

人活着,就是一个倒计时的过程。因为自生命开始,唯一没有悬念的结局,就是不断地奔赴死亡。即使神仙,也会面对生死。杨凝式《神仙起居法卷》,从名字就能看出,“神仙”也需“起居”,有意思。杨凝式生活在五代十国时期,战乱频发,朝不保夕,他最大的目标就是“自保”,平安活着。书法史中评价杨是“佯狂避世”,他的绝招不是降龙十八掌,而是“装疯卖傻”;明代陈道复也是个狂人。同是狂人,会惺惺相惜,所以,陈就把《神仙起居法卷》临摹了一遍。陈道复虽是文徵明学生,终却反叛师门,所以书法风格也大异于文徵明,在整个吴门独树一帜。书法史中“狂人”多,明代徐渭绝对算一个,但是他不懂杨凝式类似的“心法”,所以结局凄凉。

明 陈道复临杨凝式《神仙起居法》
释文:略
今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杨凝式《神仙起居法》上,可以找到陈道复的收藏印记“陈淳私印”,可见《神仙起居法》曾为其家藏。陈道复书法最初师从文徵明,但与文门其他弟子不同,并不亦步亦趋地学习文氏书法,而能突破文氏门墙,兼取同代诸名家的创作思想和用笔特点,并力追率意纵笔之风。此作书于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时61岁,功力已成。笔法迅疾遒劲,绝无凝滞之笔,骨力开张,颇有气势,以奔放取胜,有锐不可当之势。结字欹侧跌宕,大小错落,左右抑扬,有一股飞跃跳荡的豪气。
陈道复(1483-1544),原名陈淳,后以字行,更字复甫,号白阳,又号白阳山人。出生在典型的文人士大夫家庭,因父、祖的关系,年轻时就得以从文徵明游,并接触到李应祯、吴宽、沈周等当时艺坛重量级人物。有这种环境的影响与熏陶,再加上自身的明秀之质,陈道复的诗文、书画日益精进。家藏丰富,最终可以不拘成法,赢得了“墨中飞将军”的美誉,对于晚明浪漫书风的兴起起到了一定的先导作用。

真正实现有功效的养生,是多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可能只是练习书法就可以实现的。很多人总结自己的养生经验,都说自己从没有注意过养。其实,不养之养,正是一种高明的养生方式。

来源:北京晚报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