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人文

钟敬文从不为工作环境叫屈 却要呼吁北京“民间文学集成”问世

2019-05-06 09:29 编辑:TF011 来源:北京晚报

今年春节前,钟敬文先生的著作全编《钟敬文全集》出版了,这部十六卷本计一千余万字的鸿篇巨制,是钟老的四代弟子、北师大文学院和相关科研院所共四十七位学者历时八年完成的,它汇集了钟老在民俗学、传统国学及国际学术交流等领域的研究成果。 而后,“《钟敬文全集》出版与钟敬文学术文化思想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这是文化界的一大盛事,使得我与这位老学者交往的陈年旧事也如泉水般从心底喷涌而出。

作者:董梦知


虽然钟老一生钟情于民俗学研究,却也满怀文人性情,在诗、文方面修养深厚。他很早就投入新诗的创作中,一生出版过新旧诗集七部、诗论四部;而上世纪二十年代,他的散文集《西湖漫拾》、《湖上散记》问世,引发文坛强烈反响。郁达夫对他的散文评价极高:“清朗绝俗,可以继周作人、冰心之后武。”如果他专注文学创作, 必成文学大家,然而他爱上了民俗,并将其当成毕生的事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钟敬文先生便已在北京定居,他对这座有着厚重历史和悠久文化的城市怀有浓厚的感情,对北京的民俗事业关爱有加。1983年,在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的成立大会上,钟老提出要把抢救、挖掘、整理民间文学遗产作为协会工作的重点;时隔五年,在协会的第二次代表会上,钟老对协会的各项工作表示肯定,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期间,他多次观看协会组织的各项民间艺术展演,对北京的“民间文学集成”项目更是特别关注。

“民间文学集成”是《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的总称。它是由钟老等学者倡议,经文化部、国家民委、中国民协于1984年联合发文,以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立卷而组织编纂的国家艺术科学研究项目。按全国总编委会的统一标准、统一体例出版,后又与全国七套艺术志书统一为“全国十大集成志书”。这个项目旨在把我国流传几千年的口头文学以文字的形式永远保存下来,留传后世,是功德无量的大手笔,有“文化战线的万里长城”之称。

编纂“民间文学集成北京卷”的重担落在了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的肩上,而第一本书便是《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北京卷》。从那时起,我们与各区县文化局、文化馆协商,建立民间文学集成班子;由各区县联合所辖乡镇(街道)文化站,组织以文化干部、语文教师、业余作者组成的采风队伍,随即下到村庄、社区搜集当地的民间故事。各区县根据队伍采风上来的成果进行审定,编印本区县资料本,最后上报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以编纂成书。当时全国省、直辖市、自治区统一行动,这一力度,堪称“空前绝后”。 说“空前”,是因为历史上从没有过如此大规模的采风活动,全国范围内参与的人员多达两百万,光北京就有上万人;说“绝后”,是因为这是一次抢救性的活动,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很多民间故事作为封建迷信被铲除,从那以后,便没有几个年轻人知晓了。

1987年底,全市的十八个区县中有十四个送来了资料本,加上最后四个区县送来的资料本,共有一千余万字。我们组织了以科研工作者、专家、教师为主的审稿班子,开始了北京卷的审定编纂工作。按总编委会的统一标准,审稿班子对收集上来的作品进行审阅甄别、筛选衡量,最后选出六百三十七篇、一百二十二万字代表北京文化特征和古都风貌的民间故事编纂成书,于1991年提交总编委会。经过反复审定和修改,在1992年通过了终审,至此,历时七年的《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北京卷》总算是完成了。

正巧在这时,项目由国家统一拨款出书的章程改为各省自筹资金出版,《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北京卷》因资金没有着落而暂时搁浅了。我们在继续编纂“歌谣”、“谚语”两卷的同时,为“故事”卷的出版经费而奔波。年年上报,四处呼吁,历经五载春秋,最后市里面拨出了十万元,这在当时可不是一个小数目。经费解决了,出版社那边又起了纠纷。

1997年春节前夕,北京市政协领导去看望钟老,关切地询问他有什么要求,钟老对自己的事只字未提,却提到了他关心的“民间文学集成”项目:“《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北京卷》早在1992年就通过了终审,本排在全国前列,但却因为经费和出版问题至今都没成书。我这个民间文学工作者,希望在有生之年尽快看到它的问世。”

当总编委会主任贺嘉告诉我这个消息时,我难掩内心的激动,深深被钟老高洁的人品打动。他对自己的工作环境怎么就只字不提呢?这个功勋卓著的学者至今都没有书房,他虽然住着一栋小楼的整一层,可书籍有上万册,所有空间都被书挤满了。进门时要小心,门开不到顶,因为门后都是书;走路时要小心,别把码在走廊一边的“书墙”碰倒了。他那十平方米的写作室,除了桌椅、沙发就是书,他在这里做学问、辅导研究生、接待来访者、商讨工作……连我都为他叫屈,可他并不把这些放在心上。

我随即去拜访钟老,并向他建议:虽然问题反映上去了,但还是有个文字的东西更妥贴。于是钟老决定给时任北京市委宣传部部长李志坚写封信,由钟老口述,我来整理,钟老阅后在上面签了字,让我代为转交。

钟老曾说:“不负肩头千秋业,无愧前人利后人。”在钟老的呼吁与市领导的支持下,历时十四年,凝集着上万人心血的《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北京卷》于1998年年底问世了。只可惜在成书的十几年里,又有二十余位民间故事家去世了,试想当时若不及时抢救,有些口头文学就将面临失传的危险。

1999年春节刚过,我带着刚出版的《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北京卷》去看望钟老,钟老见到新书立刻高兴地说:“好!好! 快拿给我看。”他仔细翻阅,像得到了一件宝物一样,一边看一边赞许着该卷的意义所在。钟老在有生之年看到了《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北京卷》,这令人欣慰,我们应该深深感谢钟老对北京民俗文化保护事业的鼎力支持。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011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