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满堂彩》梁宏达坐镇讲故事 告诉孩子学无止境
2014年9月26日讯,自十月二日起,央视综艺频道《我爱满堂彩》每晚22:00点将连续五天推出特别节目——“十一故事秀”,集合“大咖脱口秀”、“音乐小品秀”、“满堂彩微电影”、“老梁故事秀”等四个板块为大家讲述精彩幽默故事。
在此次十一特别节目中,《我爱满堂彩》首次启用明星嘉宾主持,以“脱口秀”的形式亮相开场,对于首次荧屏开讲的五位嘉宾主持郭晓东、张光北、王姬、陶红、郑昊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而“音乐小品秀”之“小贾与大康”板块中,将有“国民女儿”关晓彤、 “坏人专业户”杜旭东、“旭日阳刚”中的刘刚等倾情客串,围绕小贾与大康这两个固定人物引发出一系列让你万万没想到的爆笑故事。
在节目的最后一部分,由号称“一张嘴说尽天下事”的名嘴梁宏达坐镇,带你一起谈古论今,揭秘传奇——《神探李昌钰》、《“蜡头”和珅》、《十二生肖》、《葡萄去哪了》、《卖药心理学》五则风格迥异、扣人心弦的故事让观众随着剧情在古今中外跳进跳出,体会听故事的畅快淋漓。
老梁:告诉孩子,学永无止境
这是老梁在《我爱满堂彩》的舞台上首次开讲,一直以来,老梁都以他特有的幽默语言以及独到的见解为每一个故事增添了许多光彩。例如故事《葡萄去哪了》中,老梁讲述了一个“葡萄园一夜变荒地”的故事——种葡萄的刘老三夜遇“水鬼投胎”,但意外听到“替死鬼”竟是刘老三的外甥,遂决定救人。而“见义勇为”之后,又遇“水鬼索命”,逃亡一夜后得知所有的葡萄不翼而飞,殊不知其实这是俩骗子联手“装神弄鬼”,偷走了刘老三的葡萄。
老梁特别会讲故事。能把一个个“小幽默”的故事,讲出背后隐藏的大智慧。这是一众电视主持人里,老梁独有的看家本事。会说,还能说出特色,说出风格。
老梁其实并不老,由于他幽默、亲切,天文地理、历史古今“口若悬河”的评论风格,富态、大气又不失睿智的形象,被观众亲切称为“老梁”,其实名梁宏达,却有些叫远了。
老梁的“嘴”得益于学习。老梁从小受爷爷的影响,三岁开始接触诗书。爷爷是私塾先生,老梁3岁的时候,爷爷就开始让他背古诗词了,稍不用功,就挨罚。小时候,因为背不下书来,站墙角、挨饿都是常事。在爷爷的严格教育下,老梁跟着爷爷先读《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然后是《增广贤文》、诸子百家的格言,《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古文观止》、《诗经》、《周易》,再后读唐诗宋词元曲……,在六七岁时,家里有个邻居是当地京剧院的琴师,还懂曲艺。邻居家里有四本中国传统相声大全,那个时候的老梁已经不满足书包里的那点知识了,他已经把背书当成了习惯,邻居家的“相声大全”他拿起来就背,把段子记得八九不离十。此后,又涉猎快板、鼓书、评书、相声。当地文艺演出时,老梁样样都能说上几段,从上学开始,他就成了学校的“小博士”,当地的小明星、小名嘴。
那个时候的老梁说话就特别有特点了。他是同学中聊天的主角,天南地北、海阔天空,知识多、口才好,时不时地还揉进去点评书快板的腔调,大家只有笑的工夫,没人能聊得过他。后来,老梁又拜天津的艺术大师金文声为师,成了郭德纲的师兄。金老先生擅长评书、相声、山东快书和西河大鼓,“活儿”非常多,让老梁学了很多说评书的技巧和老段子,受益匪浅。
未来该怎样发展,那时,老梁心里并没有准谱。大学毕业后,老梁当过机关干部,当过记者,办过杂志,后来迈进广播和电视圈,用这张“嘴”把人说服了。2003年巴黎举办第47届世乒赛,当时国内正闹“非典”,老梁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坚守7天说世乒赛,他那独具特色的“解说人性化、从人分析球”的解说风格,深深吸引了全国球迷,大家一下子认识了一个有着丰富的体育知识,体育通、体育专家的新解说。
老梁主持的电视节目横跨体育、教育、军事、历史,山西台、吉林台、央视教育台、各种综艺台等等,老梁的节目都是“香饽饽”。
老梁用自己的成长过程告诫家长们,让孩子从小养成读书的习惯,长大后无论做什么工作,都会受益匪浅,艺不压身,学了才能知不足。
老梁非常感恩爷爷,如果没有爷爷从小对他的“逼迫”,任凭老梁“野”玩儿下去,恐怕就没有了今天观众眼里胖胖的老梁,听不到这张名“嘴”里的博古通今。而又有多少人知道,这张“嘴”里尽是学习的滋味。
采访:健康、学习、工作
记者:成为名嘴主持,成功源于何?
老梁:很多人把成功归结为或智慧或能力或运气或贵人相助,这些因素都存在,但有一点只怕创业中的人都不曾细细体会,就是学习和思考的习惯。我现在每天都用大量时间看书,学习成为生活不可或缺的习惯,变成习惯就不会是负担,是真心爱学习。为了“应试”扭曲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我坚决反对。
记者:你怎样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
老梁:我每天学习6小时以上,古今中外、天文地理都有涉猎。学习要见缝插针。最基层的群众中,往往隐藏着最鲜活的新闻、最生动的事实。无论上街买菜还是回老家探亲,我总愿意和人聊天,从他们身上学到极富个性魅力的语言,也为自己的点评能够为观众抽丝剥茧、去伪存真和还原事件背后的真相提供了最可靠的理和据。学习无处不在。
记者:你的人生驿站有哪些感悟?
老梁:有两处可称我人生的驿站。一处是2001年秋日,家父仙逝;另一处是2008年秋日,自己开始系统治疗糖尿病。前者令我思忖,“人”字一撇一捺的平衡;后者让我感悟,生命与创造的平衡。年过四十了,也该思索“命”这回事。
记者:思索结果是什么?
老梁:人的一生都要手搭凉棚,向地平线眺望。不耽误把自己的“命”化整为零,就是健康、学习和工作。
本文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 记者:陈滨文/图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