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深读 > 调查

垃圾分类模式测评:呼叫上门服务便利到家,但门内仍需居民努力

2019-06-12 10:06 编辑:TF017 来源:北京晚报

昨日刊发的垃圾分类模式测评中,两种分类模式都需要居民“自行外出投递”垃圾。而本篇中的两种模式——呼叫上门服务以及垃圾定时收运,则直接将便利送到了市民家门口。但要注意的是,再便利的服务也只能提供到家门之外,居民在家中的自行分类,才是所有模式能够运行下去的基础。

申阿姨使用APP呼叫后,师傅上门回收塑料瓶

模式3

呼叫上门回收

只需按键呼叫 就有人来收废品

6月10日下午两点,忠实里社区保洁服务站内,师傅李明的手机忽然响了起来。看到来电显示上“订单提醒”几个字,李师傅明白这是有居民在叫他“上门”。

出门骑上小车,李明马不停蹄地赶到了呼叫的位置——忠实里西区3号楼的一户人家。“您好,绿猫上门回收!”听到师傅的声音,居民申阿姨打开了门,手里还拿着一个纸箱子,里面装着不少塑料瓶。

二、四、六、八……李师傅把瓶子都装进回收袋后,用手机给阿姨发送了结单信息。“一共二十个瓶子,八毛钱,您看看没错吧?”申阿姨在手机上点击了确认,自己的“绿色账户”就增加了八毛钱。

这种上门回收废品的服务,去年初就已经在东花市街道全面铺开。居民可以使用名为“绿猫”的APP,点击呼叫按钮,师傅就能免费上门。从申阿姨的手机上看到,她呼叫下单之后,系统就自动发送了上门师傅的名字以及上门时间。“本来预计是20分钟,结果10分钟就到了。”

以前申阿姨想卖个纸壳子、塑料瓶,得先自己打好包,然后绕过两栋居民楼才能找到废品回收摊。现在有了上门回收,只需按一下呼叫键,连家门都不用出。APP的回收价格是明码标价,这也让申阿姨感觉正规一些。

呼叫服务需要用到APP,社区里使用手机比较困难的老人怎么办?“绿猫”的运营方,天天洁公司垃圾分类项目负责人马瑞表示,APP里的呼叫地址其实是可以预设的,如果老人想让师傅上门但又不会用手机,可以让自己的子女帮忙代呼,另外,上门服务在“绿猫”的微信公众号中也可以进行。

让师傅少跑腿 居民自设存放点

在马瑞看来,上门回收服务最好能依托一个街道开展,否则工作量很难承担。目前,像李明这样的回收师傅在整个东花市街道有20个,每人每个工作日大约要接10个单,周末每天则要接二三十个单,工作强度非常大。

上门服务的成本回报问题也需要考虑。从申阿姨的例子看,师傅上门花了十多分钟,却只收了20个瓶子,会不会显得有些“亏”?马瑞表示,从成本上说确实如此,但目前服务还是以激励性质为主。“就算居民给的废品再少,我们也要上门,不能打击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居民主动给封云英送来纸壳

人力和时间成本是否能够降低?热心居民的公益之举或许能为问题找到答案。家住忠实里南街1号楼的封云英是社区的垃圾分类志愿者,平时的任务是对垃圾分类进行宣传和指导。一年多以前。封大姐得知了“绿猫”的上门收废品服务,便特意在自己上岗值班的两个小时主动加了个工作——从其它垃圾的灰桶中捡出居民扔掉的可回收物。

“我跟别人问过,上门服务已经挺方便了,干嘛还直接扔?但还是有人嫌麻烦。”看到封大姐一直不厌其烦地分拣,也有居民反思了自身行为,并向封大姐提了个建议:以后我们不扔桶里了,直接把废品给您行不行?就这样,封大姐渐渐成了楼里的“回收员”,有不少居民都来她这里投递废品。物业对于封大姐的行为也十分支持,还特意在楼外侧辟出了一块空地,当作小型的回收站。

现在,居民有不要的废品,只需要在回收站门口一放,封大姐定时就会来分类整理。大约两三天,回收站的盒子就会被放满,这时封大姐再呼叫师傅上门,师傅一趟就能全都收走,比挨家挨户地上门省了不少时间。

回收废品得来的钱,封大姐都会全数拿来买一些洗涤剂、扇子之类的小礼品,并且“有条件地”发放给居民。“我平时值班分厨余的时候,知道哪些居民分得好,哪些没有分。只有认真分厨余的居民,我这小礼品才能当作鼓励发出去。而如果您一直不做,那就不能领小礼品。”

模式4

定时分类收运

商户分类打包 环卫定时上门

6月10日早上9点,环卫工谭师傅骑上小型电动垃圾车,朝着八角西街和杨庄东街而去。每天这个时候,当听到喇叭中传出的电子音乐后,两条街的沿街商户就会将提前分类打包装好的垃圾提到车上,而后由环卫师傅装车拉走。今年5月22日起,经过前期“台账”摸底和对商家进行宣传培训后,石景山环卫中心联合区城管委和八角街道一起,在八角西街、杨庄东街试点了垃圾分类环卫上门收运。

回收师傅在回收封云英收集的废品

每天上午9点到11点和下午1点到3点,环卫师傅们都会变身为“快递小哥”,定时上门收取商户存下的垃圾。“以前没有上门收取垃圾的时候,一些商户会把各种垃圾混杂起来扔到街面上,或者街边的果皮箱旁边,很多垃圾被人为翻捡,或者大风一吹,造成街面不洁。”谭师傅说,自从开始上门收垃圾后,街面环境逐渐变得整洁卫生了。“主要是商家现在比较配合,会提前分好厨余垃圾和生活垃圾,如果他们不配合的话,我们工作开展起来就有难度。”

“之所以要试点,有两方面的考虑。一是,推行垃圾分类是社会大现实,国家一直都有要求;二是,为了街道整洁,给大家一个卫生干净的城市环境。”石景山环卫中心渣土清运队副队长魏启宝介绍,每天中午和下午,小型垃圾车将垃圾回收后,会拉到附近密闭式清洁站严格按照种类“卸货”,之后再运送到专业垃圾处理厂进行处理。“前期申请资金购置了5辆垃圾回收车,目前每天有4辆车上路回收,一辆备用,每辆车每趟可容纳厨余垃圾和生活垃圾共约一吨。”

石景山环卫中心购置的小型垃圾车

石景山环卫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环卫上门提取垃圾仍处于试点阶段,主要目的是倡导和鼓励商家养成垃圾分类习惯,下一步将继续推广试点。“下一阶段要在八宝山街道推开。未来条件成熟后,会在全区逐步推开。”

分类想要做好 还看居民配合

垃圾定时分类收运在石景山还是个新鲜事,而在前门西河沿,居民们参与类似模式已经有近一年时间。

去年七月,前门西河沿街实行了“垃圾不落地”规定。每天早上和晚上七点到八点,会有专人在街上巡回吹哨,听到哨声的居民可以将垃圾扔到跟随而来的环卫车上。环卫车分为前后两辆,前面一辆主收厨余垃圾,后一辆收其它垃圾,居民需要分开投递。与规定同步上线的还有垃圾分类志愿者机制,总共27名居民志愿者需要轮番值勤,督促居民将垃圾分类、按时投递。

环卫师傅在清运西河沿街居民投放

志愿者队长那保平是西河沿街的老住户。在那阿姨看来,垃圾不落地实行以后,整条街的街面环境确实好了不少。“尤其我住的院,以前门口就是一个垃圾桶,老有垃圾扔在地上,味道也挺大。”现在垃圾桶被撤除,那阿姨出门时终于能感受到一片“清净”。

而在垃圾分类方面,西河沿街的街巷长、大栅栏街道城建科科长王俊礼介绍,街道曾请专业人士做过测算,只要居民自发垃圾分类率达到80%,处理垃圾的成本就会比聘请第三方公司要低。“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非常需要居民的配合。”

目前,西河沿街还没有推行针对垃圾分类效果的奖惩机制。王俊礼表示,街道暂时希望以鼓励为主,不管居民做得好不好,都会不定期发放一些小礼品。“近期我们会和物业、居民各方开展一次讨论,争取制定一些更为细致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措施。我们整条街有一百多个居民院,770多户。除了居民志愿者之外,我们还希望能在各个居民院设置院长,让院长继续带动本院居民进行垃圾分类。”

点评

无论是呼叫上门回收,还是定时分类收运,都给居民提供了很多便利,但这两种模式也有需要注意的问题:呼叫服务需要使用APP,如何在居民群体、尤其是老人群体中推广,需要运营方下一番功夫;垃圾定时分类收运则更多考验居民的配合,这也需要更多的引导和更有效的管理机制。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莫凡 李松林 文并摄

流程编辑:TF017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