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社会

30余年与铁轨相伴,他是老关角隧道桥最后一任工长,守护“天路”安全

2019-06-13 13:28 编辑:TF017 来源:北京晚报

在青藏铁路通车13年之际,记者蹲点采访,走近铁路背后默默无闻的工作者,感受着他们无声而奔涌的力量。在关角隧道里,桥隧工人们的作业灯如夜空中的星光,点亮隧道的漆黑。54岁的桥隧工吴瑞青是老关角隧道桥隧工区的最后一任工长。30多年间,他在漆黑的隧道里与铁轨做伴,跟内燃机留下的油烟味“斗争”,用放大镜检查发生在轨道上的任何细小变化。要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维护好关角隧道。

1958年开工建设的老关角隧道,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境内,隧道全长4.01公里,平均海拔3600米。2014年12月,老关角隧道关闭,历时7年建成的新关角隧道通车,成为世界高海拔第一长隧。新隧道全长32.69公里,平均海拔3800米,这里高寒、缺氧、人迹罕至,一年四季都需要取暖,冬天最冷时隧道内外温差能达到40℃。

随着一声汽笛鸣响,记者乘坐的工程车停在了新关角隧道中部,工人们一个个头戴夜灯,迅速拿着工具分散到各处,而隧道里弥漫着厚重的扬尘,即便戴着口罩也呛得人直想咳嗽。为保障每一根铁轨安全,桥隧工每天两次天窗作业,每次作业持续3个多小时。关角隧道空间狭长且半封闭,隧道内空气极为稀薄,在这种环境下,进行大幅度的体力劳动,呼吸困难、头晕目眩伴随着他们工作的始终。

今年春运,吴瑞青面对的冰柱有2.6米高,70厘米宽,30厘米厚,对于2014年通车的新关角隧道来说,算得上这4年多以来体积比较大的冰柱。虽然时间紧迫,但是工作绝不容许半点马虎。隧道中的每一块地砖、轨道上的每一颗螺丝钉,吴瑞青都要仔细检查、再三确认,绝对不能有残留的冰碴儿,因为冰碴儿一旦融化,很可能会导致线路信号系统的故障。吴瑞青把冰打碎后要装到编织袋里带出隧道,防止冰块融化,影响行车安全。

在关角隧道工作的30多年里,吴瑞青奉献出了自己一生中最美好的岁月,“这份工作对我来说是光荣的,但对家人,我只觉得亏欠。”即将退休的吴瑞青有些哽咽。绵延1956公里的青藏铁路上,有很多像吴瑞青这样的奉献者,无怨无悔地守护着这条被誉为“天路”的青藏铁路。

 

来源:北京晚报 综合新华社 央视

流程编辑:TF017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