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北京

北京这位公交车售票员不一般,她跟听障乘客交流有一手

2019-06-21 13:20 编辑:TF003 来源:北京晚报

32岁的李春霞是905路公交车的一名售票员,从事服务行业的她同时也是一名手语者。原来,李春霞的妈妈是一名听障人士,从小跟妈妈一起,李春霞深知听障人士和别人沟通时的困难和不易,所以她总是力所能及地帮助这些听障乘客,解决他们在乘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麻烦。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李春霞也收获了不少温暖和快乐。

学说话之前先学会手语

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在很多人温馨的记忆中,“妈妈”是他们学会的第一个词。但对于李春霞而言,她学会的第一种语言竟是手语。

原来,李春霞的妈妈是一名听障人士。小时候,父亲工作忙,李春霞一直由母亲带大。妈妈说不了话,手语就成了母女俩之间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什么时候学会的手语,李春霞早已忘记。在她的记忆中,直到四五岁的时候,她说话依然像两三岁的孩童,有些磕磕巴巴,而手语却掌握得非常好。小孩子顽皮,难免会磕磕碰碰。“我摔倒了,妈妈会抱住我,急得啊啊叫,虽然她不会说什么,但我从她脸上焦急的样子,知道她非常爱我。”李春霞说,她也知道妈妈其实是很渴望交流的,但是母女俩只能通过手语来对话。

原来手语里也有方言

19岁那年,李春霞参加工作,成为了905路公交车售票员。这趟车途经望京、天通苑和小汤山,线路长,乘客也多。

刚刚工作那几年,李春霞对自己会手语的这个特长并没怎么放在心上。因为在工作中,用到手语的地方并不多,直到2010年的一天,李春霞的车上来了两名三四十岁的女乘客。她们要去大郊亭,需要在中途换乘其他公交车辆。一开始,看到李春霞也会手语,两名乘客高兴坏了,她们比比划划地询问如何换车。这时候,李春霞却发现,自己从小就熟悉的手语竟然没有派上太大的用场。

原来,这两名听障乘客使用的手语,和她从小就接触的地方手语不太一样。“我才知道,手语因为各地用法不同,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李春霞说,拿上车来说,地方手语只有方向盘的动作,而通用手语是右手伸出拇指和小指,同时左手摊平,然后右手做出下落左手掌心的动作,然后才是方向盘的动作。

“我们比比划划沟通了半天,我比划的她们看不明白,她们比划的,我也看不懂。”看到两名听障乘客原本惊喜的神情黯淡了下来,李春霞心里也很难受。无奈之下,大家通过手机的打字功能来沟通。

那次经历,给李春霞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于是2012年,单位组织职工进行手语培训的时候,李春霞便报了名。

和很多听障乘客成了点头朋友

在李春霞的车上,也经常能碰到几张熟悉的面孔。有一对老夫妇常常带着三四岁的小孙子乘车,他们从小汤山上车,到天通苑那边下车。前一阵,他们和往常一样搭上了李春霞的车。小孙子上车后没多久就开始闹腾,老两口怎么哄也哄不好。李春霞就赶紧过去,用手语询问老两口是否需要帮忙。看到李春霞能熟练地使用手语,老两口意外之余也很欣喜。那天有点儿热,李春霞赶紧帮忙把车窗打开,凉风吹进车窗后,孩子安静了不少。“后来,他们再坐我车的时候,总是笑着跟我点头打招呼。”

偶尔李春霞也会遇到突发的情况。有一年冬天,车辆驶过平坊站的时候,上来了一名四五十岁的女乘客。女乘客并不着急去找座位,而是站在车门口比比划划。原来,她搭乘463路公交车的时候,不慎将自己随身携带的一只袋子落在了车上,袋子里装着去医院要用的片子和病历。“乘客是急坏了,慌不择路上了我的车。”李春霞想起小时候,妈妈找东西时焦急的样子。“他们说不出来,别人无法理解,他们就会更着急。”李春霞赶紧用手语安抚女乘客,帮着拨打了公交服务热线,好在最后东西找到了。

“每次和有需求的乘客用手语交流,别人夸我怎么这么牛,我听着特别自豪。”李春霞也有自己的小骄傲,在她看来,用这种无声的交流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乘客,让她有了职业的归属感。

(原标题:与听障乘客交流李春霞有一手)

来源 北京晚报 记者 李环宇 文并摄

流程编辑 TF003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