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人文

跟随伟大艺术家去发现园林之美 艺术园林春色如许

2019-09-24 08:41 编辑:TF003 来源:北京晚报

正值2019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展出期间,已经有国内无数观众通过展览领略了当代中国和全球的园林设计理念,还有更多公众通过电视、广播、图书等渠道对世园会和园林有了广泛的了解,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推出的《时光的倒影:艺术史中的伟大园林》一书则带领读者回溯园林史、艺术史的发展历程,让读者从全新的视角认知全球文化史上最美的园林、最精致的艺术作品。本报特邀请《时光的倒影:艺术史中的伟大园林》作者、艺术和建筑评论家周文翰撰文,通过王维、文徵明等人的艺术创作介绍美丽的中国园林。

作者 周文翰


辋川图卷 局部 王蒙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这是王维的诗歌《积雨辋川庄作》,因为苏东坡等人的推崇,王维自宋代以来诗名、画名日益显赫,他诗歌中咏叹的“辋川别业”也成了中国文化史中最著名的庄园之一。王维风格简淡的诗歌容易让人以为他很早就过着退隐山林的悠闲生活,整天作画吟诗、参禅奉佛,实际上他一直在朝廷当官,位于辋川的这座别业是王维的主要产业,除了休假时居住游赏,他也从经营这一大片庄园中获取收入,他在这里应该雇用了不少佃农、仆人。

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左右,王维买下今陕西省蓝田县境内宋之问的“别圃”,作为他和母亲奉佛修行的隐居之所,他把这里叫作“辋川庄”。西北人把山谷中的平地叫作“川”,“辋川”位于蓝田县城西南约5公里处的山谷中。古人看到山谷之间几条小河同时流向欹湖,好像车轮的辐条通向圆心的“辋”状,故称之为“辋川”。

王维的辋川别业绵延近20里,里面有山林、湖泊、溪流,不仅可居、可游,也可耕、可牧、可渔、可樵,是王维收入的一个来源,他和朋友裴迪等人的诗文中提及这里有农田、瓜地、漆园、椒园,还栽种了木兰、茱萸、辛夷等香料和草药。

母亲去世之后,王维约于乾元元年(758 年)施舍辋川的土地房舍为一座小寺庙,王维和他母亲的坟墓就埋在寺庙西侧。据说飞云山上的鹿苑寺就是王维施舍文杏馆而成的寺庙,可惜后来寺庙建筑和王维的墓地都湮灭不知踪迹,只有一棵古银杏树仍然一年一度开花结果。

传说王维曾经在清源寺的墙壁上创作了一幅壁画《辋川图》,后来清源寺圮毁,壁画荡然无存,现在人们所见到的“辋川图”都是后来的临摹本。元代画家王蒙绘有《辋川图》长卷,一一呈现辋川二十景。画中呈现了群山环抱之中的一处处亭台楼榭,外围环以树木,气氛安静祥和。谷中河流中有一位船夫正撑船经过,流露出悠然的隐逸气息。

可能是受到王维画作的影响,“山庄”这一题材自宋代以来就是绘画中的流行题材,许多画家喜欢描绘云雾缭绕、花树纷纷的山林中隐藏的房舍和隐居的高士。这种远离繁华的幽静山庄景观仅仅是一种绘画主题而已,在云雾缭绕的深山中居住并不是一种理性的选择,实际上古代绝大部分文人生活在人口较为稠密的城镇或村落,或者在距离城镇不太远的地方安置自己的庄园。

比如到了嘉靖皇帝时期,苏州进士、御史王献臣在北京为官时因为得罪了东厂太监,被打了三十廷杖,贬为上杭县丞、广东驿丞。后来父亲去世,王献臣从永嘉知县任上回家守孝,之后干脆辞官不出,买下苏州城外东南角大弘寺旧址二百余亩土地拓建为园林,园中的大水池“望若湖泊”,周围开辟为花圃、竹丛、果园、桃林,穿插堂、楼、亭、轩等三十一景,形成一个以水为主、模拟田园风光的城郊园林,取晋代潘岳《闲居赋》中“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意,名为“拙政园”。

王献臣和同城的著名文人画家文徵明父子有交往,王献臣回到苏州定居后时常和比自己年轻的文徵明往还唱和。 嘉靖十二年(1533年),他邀请文徵明作《王氏拙政园记》,为园中若墅堂、梦隐楼、繁香隖、倚玉轩、小飞虹等各处景物绘图三十幅,每一处景致对题一首诗,诗前作小序。两年后文徵明又补绘了一景《玉泉》。1551年,文徵明又从册页的三十一景中选择了其中的十二景重绘一册页,现在仅存八景,藏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中。

无论是王献臣对园林各个景点的命名,还是文徵明的诗、画,大多都在强调一处处景点和园主的德行、前贤的行迹的对应关系,比如池塘中的观景亭“小沧浪”就与北宋时苏州名人苏舜钦修筑沧浪亭归隐的典故有关。

晚明时期园林设计的兴盛无疑和当时的经济、文化、政治各领域的密切互动有关,园主也喜欢邀请艺术家描绘自己的园林,与诗人就园林的风光诗歌唱和。值得注意的是晚明的造园名家如张南阳、周秉忠、周伯上、计成、张南垣都有绘画功底 ,他们筑园叠山时常常取法画意,讲究经营布置,营造如画的环境。可以说,园林艺术与绘画艺术的对话,园林设计师和文人的交流,对这一时期的造园理念和技法的发展有深刻影响。

上海造园名家张南阳从小跟随父亲学画,自己也擅长绘画,他用黄石堆叠的成片假山犹如宋代画家荆浩和关仝的笔意,1559年营建的上海豫园和1572年开始修建的太仓弇山园都出自他的设计,都有让人印象深刻的假山、水景。弇山园的主人王世贞是当时的文坛领袖,他和友人的笔下、言谈中常常提及弇山园,这是16世纪末最著名的园林之一。

计成则是17世纪初的造园家,他最初以绘画维生,后来在镇江润州居住时看到有人在园林中布置假山,他觉得造型太过刻意,主动给对方设计了一座假山,收到同好的赞赏,这以后就转行主攻园林设计。之后,他陆续设计营造了常州的东第园、仪征的寤园、南京的石巢园、扬州的影园等园林,在假山之外,他也注重水景的营造以及园林的布置细节。他还积累实践经验,写出了中国最早的造园专著《园冶》。

另一位造园家张南垣曾跟从著名画家董其昌学过画,清初顺治年间到康熙年间,他在江南的松江、嘉兴、江宁、金山、常熟、太仓一带设计修筑了王时敏的东园(乐郊园)、钱谦益的拂水园、无锡的寄畅园等著名园林。与张南阳不同,他修筑假山景观时主张因地取材,以土为主,营造自然平缓的格局,类似元末以来的文人画,并不用假山石营造庞然大物,仅仅在关键地方略加点缀,突出悠然的画意。张南垣的4个儿子皆传父业,尤以张然、张熊名气较大,张然还曾到北京为康熙皇帝设计督造园林,在中南海、畅春园等处留下了自己的假山作品。

整个江南地区的园林大多经历了明末、清末的多次兵火,遭遇了园主家族的盛衰变迁,就像拙政园一样在400多年里分分合合,一会儿是诗人庭院,一会儿是高官宅邸,或为藏娇的“金屋”,或为官府的治所,经历了多次重建、修补,至今依旧让万千游客着迷,人们依旧希望从这些园林的窗户中一窥那个拥有着繁华与风流、风景与故事,融诗书画为一体的美好“江南”。

来源 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 TF003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