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人文

太庙改造成人民文化宫,曾经的皇家禁地服务劳动人民

2019-09-30 12:28 编辑:TF010 来源:北京晚报

在天安门东侧,有一座古典皇家园林,三道红墙及层层松柏,衬托起金碧辉煌、错落有序的建筑,营造出庄严肃穆的环境。这就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祖先的太庙。1950年5月1日,这座有着530年历史的帝王庙被改造成了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成为了普通职工群众文化活动的阵地、劳动人民的“学校和乐园”。

筹建时太庙里荒草丛生

1958年7月,《北京晚报》刊登了一则广告,欢迎各界工人到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参加“夏季乘凉游园晚会”,票价2毛。广告一经刊登,受到了首都群众的极大关注,首次消夏晚会卖出去了5万多张票,公园里人头攒动,摩肩接踵,乘凉晚会成了“乘热晚会”。

此时距离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正式对外开放已过去8年,人民群众对这座文化宫依然热情不减。然而,在改造成文化宫之前,太庙却是另外一副“惹人嫌”的模样。

1927年出生的田耕老先生曾参与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的早期筹备工作,2015年,他曾在《当代北京研究》发表口述历史《还是这所庙 换了主人翁——“文化宫故事”答客问》,讲述了文化宫旧貌换新颜的过程。

太庙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按照“左祖右社”的皇家规制,太庙与社稷坛(中山公园)分列紫禁城左右,在古代,这是老百姓望而却步的皇家禁地。北平和平解放后,工会把俱乐部工作列为重要工作之一,中央研究决定,将隶属于故宫博物院的太庙拨给北京市,作为首都劳动人民的文化活动中心。周恩来总理视察太庙后,主持政务院会议,批准拨40.5万斤小米作为筹备经费。

在1950年2月20日,初到太庙的田耕却着实吃了一惊。因为长期荒芜,园内一片颓废,不仅荒草丛生,垃圾成堆,偌大的院子竟然连个像样的厕所都没有。

改造开始了,工作人员们首先把全园的荒草拔掉,又把几座垃圾山也清走了,还请来一位叫“山石张”的工匠,在清理出的空地上建造了可供观赏的假山。园子里的柏树上有不少乌鸦,吵吵闹闹让人心烦,筹备组想了一个主意,办起了腰鼓培训班,让工人们学会打鼓后每天在园子里打腰鼓转悠,把乌鸦吓走。在大家的努力下,荒芜的太庙终于面貌一新。

还是这座庙换了主人翁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为何选用了这个名字呢?据田耕称,最初有四个备选方案:北京市工人俱乐部、北京市劳动人民俱乐部、北京市工人文化宫和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筹备组还向北京市总工会领导大胆提出,请毛主席题写匾额。市总工会对这一提议十分赞同,并将四个备选名字一并呈送。

然而,都到了4月初,题写匾额的事情还没一点消息,筹备组如同热锅上的蚂蚁。直到4月28日,临近开园时,一个好消息传来,毛主席亲自为文化宫题了字,田耕立马骑着自行车去取字。几十年过去了,田耕对当时的细节仍记忆犹新,“字是写在一张宣纸上的,每个字有核桃大,龙飞凤舞,分为两行,横排,自左而右,分别写着‘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宮’十个大字。”

开幕前一晚,筹备组将“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十个大字制作成白底红字的牌匾挂到了宫门口。这一名字的选定也影响了全国其他地方文化宫的取名,各地冠以“劳动人民”的文化宫遍地开花。

筹备组也请了诸多名人为文化宫的对外开放题字。“古来数谁大,皇帝老祖宗。如今数谁大,劳动众弟兄。世道一变化,根本就不同,还是这座庙,换了主人翁!”作家赵树理这首诗以通俗易懂和朗朗上口的词汇,道出了普通劳动人民的心声。

1950年4月30日下午3点,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开幕,从此,这座皇家宫殿回到了人民的手里。第二天五一国际劳动节,就有一万多名职工到文化宫参观游玩。

此后,文化宫相继建立起来的劳动剧场、图书馆、灯光球场以及各种展厅、文艺活动室和游艺厅,成了劳动人民的天地,普通的工人、市民、百姓都可以自由出入这座曾经的皇家宫殿。

文化宫成职工成才的摇篮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常年吸引着众多的观众和游客,文化宫各种艺术团队的演出久负盛名,也受到群众的欢迎。据统计,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文化宫接待前来参加活动的工人、市民超过百万人。

1951年建成的劳动剧场,可容纳4000名观众看戏,是当时北京最大的露天剧场。剧场落成后,许多名角在此为广大职工演出,尤以戏剧界的名角最多。其中,梅兰芳的演出最让大家兴奋和激动。梅兰芳在为全市劳模和先进工作者演出后,琉璃河水泥厂的一位老劳模激动地说道:“新中国把太庙改为文化宫,工会又招待我们看梅兰芳的戏,当我一看到梅兰芳亮相时,怀疑自个儿是不是在做梦?”

文化宫的艺术培训和职业教育培养造就了大批各类人才,成为职工成才的摇篮。职工群众通过参加文化宫的各种活动,学到了知识,增长了才干,发现了特长。众多的积极分子成长为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技术革新能手、工程师等人才。

上世纪80年代,时任文化宫副主任的吴令华开办了机械、电气、物理、动能、无线电等各种科技短期培训班,受到职工的欢迎。以电工的技术培训班为例,有200多个单位的近1000人参加了培训,合格率达到80%以上。据1983年对当时文化宫360名积极分子的统计,有94人获得各级各种荣誉称号。

进入90年代后,随着人们的文化和娱乐生活逐渐丰富,文化宫也在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举办各类适合不同人群的培训班、文学研究班、大讲堂等特色活动。文化宫还成为党和国家举行重大政治和国际、国内重大文化活动的中心场所,经常举办各种大型的文化活动和文艺演出,雅尼音乐会、歌剧《图兰朵》等盛况空前,引起轰动,文化宫已成为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交汇之地。

小百科

劳动人民文化宫

1950年5月1日 太庙被辟为“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正式对外开放。

1951年 文化宫内建成最多容纳4000人的劳动剧场。

1958年7月 文化宫举办“夏季乘凉游园晚会”。

1976年7月6日 首都各界代表到文化宫大殿沉痛吊唁朱德同志。

1979年10月 北京新华书店和文化宫联合举办首届大型书市。

1988年1月 太庙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7年5月30日 音乐家雅尼在太庙举办个人音乐会。

1998年9月5日 意大利歌剧《图兰朵》在太庙上演。

1998年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被全总评为全国示范工人文化宫。

2000年1月1日 国之重宝、世界上最大的双音舞台演出编钟-中华和钟在享殿内鸣响。

2002年3月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被评为北京市一级公园。

2007年12月17日 文化宫荣获国家文物局授予的2007年文化遗产日组织奖。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张宇

编辑:tf10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