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人文

父母也需要和孩子表达自己的需求:真实地表达自己比愤怒有效

2019-11-09 15:05 编辑:TF021 来源:北京晚报

转眼到了要考虑生小孩的年纪。观察自己周围已经做了父母的同龄人,发现今天养娃确实不容易。面对一个活生生的个体,在他/她还不会说话的时候,你几乎不知道哭闹背后的意义还得硬着头皮照顾;在他/她开始能说会道四处乱跑的时候,你却要开始用各种方式教他/她什么是规矩方圆……父母在养育孩子的日常生活里,总是不断地遇到各种复杂焦熬的状况和无可避免的冲突,怎么办?看着周围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开始通过宝爸宝妈群互帮互助,分享各种育儿知识和技巧,也开始晒孩子每一点小小的成长与挫败,我对年轻父母“养育子女时的样子”充满了好奇,同时也感受到不少那些透在字里行间的焦虑。

作者:曹原


资料图 王金辉 制图

我在大学教育研究中心参与的研究是以人的需要和发展为主题的系列课题。于是我也尝试借以“人的需要”视角去解读我所看到的育儿生活片断。

有一次,我陪一位妈妈和她三岁的儿子一起玩游戏。男孩说:“我们一起单脚跳到对面再跳回来。”跳到对面后,我提议:“回去我们要换一只脚跳噢。”于是三个人都换了只脚继续跳。没想到刚跳回原地,男孩先是突然往我怀里一扑,又立即躺倒在地大声哭闹了起来。我一时无措,而他的妈妈却不紧不慢地对他说:“我知道,我知道你的感觉。你没有试过用另一只脚跳,对不对?那我们可以一起来学习另一只脚跳。刚刚你还说,我们一起向后爬,我和阿姨也不会爬呀,所以没有关系,我们都可以相互慢慢学习。”我也赶紧跟着补充说:“对不起,阿姨第一次和你玩,不知道你没有学过,而且我们是在一起玩游戏,我们可以相互学习。”小男孩眼里含着泪水,仍然躺在地上哭泣不肯起来,音量却慢慢放低,不一会儿就又爬起来继续开心地又蹦又跳了。那一刻,我觉得自己似乎也和那个小男孩一样,真切感受到了妈妈的理解所带给自己的安慰,于是很快便可以安下心来。

带娃的情境是复杂的,问题是突发的,孩子这次的哭闹和上次可能完全出于不同的原因,但如果知道要从理解孩子背后的需要入手,试图帮他表达出来,让他感受到自己被理解、被满足,问题自然就会缓解消失,母子的联结也将随之加深。

更容易被父母忽略的一点是,父母自身也有各种需要是渴望被满足的。有的父母说:“把孩子养好就是我迫切要满足的需要呀!孩子不幸福,我就不会幸福。”其实,把孩子养好是父母要做的事情,却并不是父母的需要本身。养育孩子能够满足你的一些需要,比如带给你依恋感的满足、价值感的体验,甚至和孩子一起玩也能带给你有趣有活力的感受;但养育孩子不是为人父母者生活的全部,不是能满足父母所有需要的唯一场合。我与身边的职场妈妈们聊天,不少妈妈都表示过,比起假期自己更爱上班,因为上班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才能创造自己在家庭之外的价值,而工作场域带给自己的价值感是很重要的,所以自己要坚持工作。她们对自己价值的需要有着清醒的觉察。

也有一些父母表达过这样的困惑:他们觉得响应孩子的需要比考虑自己更重要,却时常因为不耐烦而对孩子发脾气,之后又后悔和责怪自己为什么控制不了情绪。实际上,哪怕是在家里、在陪伴孩子的时候,父母也要去体察自己内心有怎样的渴求。例如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西格尔就曾直接向父母们抛出建议:父母和孩子都会时不时地需要联结或独处,如果你需要独处,最好的办法是直接告诉孩子“我现在需要自己待一会儿,但是十分钟以后我就可以给你讲故事了”。

父母响应自己的需要并表达出来,让孩子知道你的感受和行为都是出于自己的需求,会让父母更好地面对自己和孩子,也会让孩子更加理解父母、对自己和父母的关系更有安全感。同时,父母对于自身需求的坦诚表达,也是为孩子做出的示范,能够帮助孩子辨识和表达自己的内在需要。

 

(原标题:理解孩子 体察自己)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021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