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深读 > 纪录

她在病中也想着怪村太平鼓,儿媳本不理解,却因这句话改变态度

2019-11-28 13:59 编辑:TF011 来源:北京晚报

农闲时节,丰台区王佐镇怪村的村民们在文化活动站里耍起太平鼓。

 目前,太平鼓队将主要精力放在恢复“卧娃娃”等传统套路上,吕翠琴当指导教师教授年轻后生和老姐妹们一起练习。

怪村太平鼓,是一种单面鼓,面由桑皮纸制成,下面吊着铁环,形状如同一把蒲扇。表演者用尺余长的细竹条做成鼓槌敲打鼓面,伴随着鼓点变换阵型,随乐起舞。虽说太平鼓的鼓面是用纸糊的,但当数十个人同时敲打,鼓声却响彻天地。加之鼓点复杂多变,再配上铿锵悦耳的铁环碰撞声,和着灵动的舞步,欢快、柔美的怪村太平鼓让人不由自主地开心起来。

卧娃娃(妇女哄孩子)、大圆鼓、拉抽屉、斗公鸡等传统太平鼓套路,被吕翠琴画成示意图,便于进行传授。

队伍的领头人是近70岁的吕翠琴。上世纪50年代,刚五岁的吕翠琴就跟随母亲李云香学习太平鼓。在她的记忆里,小时候长辈们只要喊一声“耍鼓去”,家里就能迅速“拉”起一支队伍欢欢喜喜地敲打起来。

经过吕翠琴多年的言传身教,如今儿媳妇王娟耍起太平鼓也是有模有样。

2008年6月,有200多年历史的怪村太平鼓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吕翠琴成为怪村太平鼓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吕翠琴的儿媳妇王娟也是村里太平鼓队的队员之一,2005年开始跟着婆婆学习太平鼓,但刚开始学习兴趣并不大。2012年,吕翠琴被查出白血病,身体极度虚弱的她在无菌舱里想得最多的却是太平鼓。王娟每天都去看望婆婆,两人只能通过电话交谈,吕翠琴每次聊的都是“我又想了个太平鼓的‘套路’”,“你帮我想想这个队形好不好看”……那时的吕翠琴无法进食,连续16天只靠药物维持,即便如此,她还是强撑着把太平鼓的队形、套路等记在本子上,让儿媳带走。她却说:“太平鼓不传承下去,我就没法安心。”这句话深深震动了王娟,从那以后,王娟的态度有了极大的转变,学习太平鼓开始走心了。

每次训练前,儿媳妇王娟都会给婆婆吕翠琴画淡妆。

幸运的是,吕翠琴配型成功,恢复后的她继续为心爱的太平鼓贡献着力量。王娟在吕翠琴的调教下现已是一名成熟的太平鼓演员,作为怪村太平鼓第五代传承人的她于2019年被评为丰台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怪村太平鼓形如蒲扇,吕翠琴举起的锈迹斑斑的太平鼓鼓圈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打造的。

如今,村里有了一支30多人的农民太平鼓队,其中有不少青年人,还有数十名少年儿童利用周末正在学习。村委会与附近中小学联合打造“太平鼓进校园”活动,吕翠琴更是责无旁贷地当起了指导教师。

给太平鼓蒙桑皮纸都是老姐妹们自己完成。

年底,村里正在策划一场“老中青”参与的演出,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拉近年轻人与中国传统技艺的距离,让更多出门在外的人了解太平鼓是怪村的文化符号,也是记住乡愁的一种慰藉。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刘平 摄影报道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