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人文

老北京有两霸,“老三哥”独轮车可运五百斤水,功夫虽深也有行规

2019-12-06 07:13 编辑:TF008 来源:北京晚报

老北京的生活用水,在过去全要靠地下水。北京的地形,是三面环山的一个扇形,河流湖泊多,地下水也很丰富,故此浅水井多。可是这种井虽取水方便,但水质不好,发苦,所以人们就逐水质好的井而居,形成了纵横胡同的城市布局。

何大齐 文并绘


“胡同”一词在蒙语中即“水井”的意思。北京以水井命名的胡同可多了去了,如“三眼井”“四眼井”“前井”“小井”等等。旧时的北京没有修建自来水供水系统,后来有了也只供少部分有钱人家用,一般老百姓还都是用井水。水质好的甜水井,都是由满清军队中山东藉的伙夫管理,清朝灭亡后,山东伙夫就承包了甜水井,雇用山东小伙子当水夫,向住户人家送水谋生。并且在水井旁搭建窝棚,作为水夫的住处,俗称“井窝子”或“水窝子”。

水夫送水是用独轮车,车上安放两个大水柜,水柜上方有一个大方孔,从这儿往里灌水。另一端有一个小圆孔,是排气用的,侧边下方有一个圆孔用木塞堵住,是放水的。两个柜子装满水得有五百多斤,推着这独轮车,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一是太重,把握不好平衡就能翻车,二是老北京的小胡同都是土路坑洼不平,推车颠簸晃动。所以送水的车夫用一条宽带子套在水车的两个车把上,再把带子套在肩膀上,用肩部担起车把,以减轻双手的压力,可以说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推这辆独轮车。吱吱扭扭,晃晃悠悠,艰难地走在大小胡同里,水在木柜中咣荡,不时溅出一些水来,一路走一路洒。

水车上带着一条两头带铁钩子的扁担,和两个木质的水桶。到了住户门口,把水桶放在水柜下出水口儿的下方,拔去木塞子,水就喷出来,待两个水桶灌满了,用铁钩子钩住水桶的横梁,挑进院里,送到已预定好的各家大水缸中。送水的小伙子一般都不识字,出院门,就在门框上用粉笔画上只有他们看得懂的符号,这就是记账,到月底按记号收费。

当时北京人管送水的山东小伙子称为“水三儿”,其实原意是“水塞儿”,叫来叫去就叫成“水三儿”了,更进一步就叫成了“老三哥”。

每逢过年,“老三哥”都给住户送粉丝,说是山东老家的土特产,其实是从粉房赊来的。每户多则五斤,少则二斤。说是“送”,但都得给钱,而且要多给,否则来年送水时,便会找点儿小麻烦,谁也不愿为这点儿小钱儿掰了面子,也成为这行儿的习俗了。

老北京有两霸,一是掏大粪的“粪霸”,一是送水的“水霸”,谁也不敢得罪。每到年三十,送完水后,住户得往桶里扔几个铜子,叫“压筲底儿钱”,不能让水夫挑着空桶走,最底层最辛苦的送水工也得转奉水霸了。

1949年以后自来水网逐渐遍布到全城,吃井水的日子宣告结束了,送水工这一行儿也自然消失了。

 

来源:北京晚报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