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热点 > 网摘

一秒暴露中国人身份?“你扫我?我扫你?”这句话给日本人整懵了

2019-12-26 10:05 编辑:TF017 来源:北晚新视觉网综合

中国人的身影在世界上越来越活跃。即便操着一口地道的外语,穿着与国际接轨的时髦服饰,外国人还是发现了一个能辨别中国人方法——

在日本某最新电视剧中,一个“中国客人”结账付款的时候,说了一句日常让日本餐厅老板慌乱的话:

“你扫我?我扫你?”

自然地摆出扫码动作,在日本人看来已是中国人的标配。

几家日本媒体嗅到了八卦的气息,顺势跟进了这件事,写出了标题《日本电视剧中登场的‘中国人’超真实在中国成为话题》的报道。

这次电视剧中的演绎只是其中之一,日本民众早就在各个角度领略过“扫码识中国人”的道理了。

2015年,一张烤地瓜支持微信、支付宝付款的图片在日本传播很广。

同一时间,日本的百货公司巨头松坂屋才刚刚决定引入中国的微信支付:

“大丸松坂屋,导入微信结账,中国游客用手机支付”

2015年,由于汇率波动,正是中国游客开始争相前往日本“爆买”的一年,因此两国支付方式的碰撞从那个时候起开始被激化。

当时日本绝大多数的中小型商贩及公共设施都不支持移动支付,一方面,很多不熟悉风俗的中国游客都吃了没带现金的亏,另一方面,本应实现的商品交易未能促成,也让商家少获得大量经济利益。

本该赚到的钱赚不着可让日本商家们急坏了。媒体们率先行动起来,在那一年疯狂科普引进“支付宝”“微信付款”的重要性。

“中国电子支付服务交易额为153万亿日元,约日本的30倍”

曾经你经常听到餐馆店长告诉你只收现金,日本的旅游攻略里也会贴心的提示游客很多地方都不支持电子支付。

但面对中国游客一次次的灵魂发问——“扫哪?”很多立场坚定的商家开始撑不住了。

开始是大型百货商场率先行动,借机得到了巨大的实惠。后来那些“坚持原则”的店家和政府机关也渐渐放弃抵抗。各类科普文章和自己的亲身体会让他们清楚地认识到,中国人对“扫码”的执着——

“不能扫?算了不买了。”

如果你今年再去日本游玩,就会发现情况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扫一扫是啥玩意?

即便是日本商家们已经深刻认识到“微信”“支付宝”的强大,但这种压迫感从商业到普通民众,下沉依然需要一定的时间。

大多数普通老百姓对它的态度更多的是“好奇”。当自己在拼命翻包找零钱的时候,看到中国人掏出手机“哔”一下就结了账,久而久之,也就不免产生了好奇,想弄清这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大家伙最先好奇的对象,是与支付宝、微信的二维码图案相伴相生的几个汉字——“扫一扫”。

“扫”属于简化字,日本人不认识,但是他们的假名里却有两个字与这个字非常相似“キヨ”(这俩假名本身没特别的意思)。于是有意思的事来了:

日本网友1号:

我中国的朋友:“这个在中文里是读取(扫码)的意思哦。”

我:“キヨーキヨ(原来是这个意思!)”

日本网友2号:

“来中国之后给我整笑了的就是,我琢磨半天‘キヨーキヨ’到底是什么玩意?原来是中文的SAO YI SAO(请扫描)的意思。”

由于这句话在中国人之间使用频率很高,日本的很多中文学习网站也搞出了对应的帖子,专门讲解这个知识难点。

“数码社会诞生的中国流行语:我扫你”

时代变了

电子支付在日本难以普及的一个现实原因,是因为当地发达的便利店支付系统。

在网络购物刚刚兴起的时候,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便利店都开通了便捷的网上支付服务。由于便利店在日本有着非常广泛的覆盖率,所以很多人从那个时候养成了用便利店付款机进行网络付费的习惯。

因此在网购迅速发展的时期,日本的移动支付产业也由于便利店的普及,“巧妙”地错过了增长的红利期。另一个原因,则是担心移动支付可能带来的相关风险。

时代永远向前发展。尽管日本民众有各种理由不去使用移动支付,当地的商人们在中国游客的冲击下还是做出了诸多改变措施。

移动支付习惯,最终是不是也能像中国一样普及,暂不可知。但鉴于目前的发展趋势,有一句话是对的:

“时代变了。”

网友评论

延伸阅读:

方便得不可思议!中国移动支付“圈粉”在华外国人

“在中国,如今的生活简直方便得不可思议!一旦有了手机,就什么都能做,哪儿都能去,什么都能买。”在中国生活过的韩国人车东铉这样由衷地感叹道。

目前,像车东铉这样为中国的创新发展点赞的人越来越多,无论是来过中国的外国人还是从国外回来的中国人,他们体验过中国的便利生活后,毫不吝啬对中国的赞美。“外卖令人无法拒绝”,“淘宝无所不能”,“全新体验,打开新世界大门……”

在中国多数城市,手机移动支付无所不能,商场、饭店、超市……甚至菜市场里都随处可见二维码的身影,一个小小的二维码却蕴藏着大大的能量。

来自美国的玛丽现在在北京做英语教师。她对中国的移动支付感到惊奇,她说学会使用移动支付就像“青少年时代第一次使用信用卡一样”。同时,移动支付有时也能帮她的大忙,比如在麦当劳快餐店里,不会中文的她不必去柜台与服务生交流,而在手机上就可以完成点餐和支付。在北京五道口的帝玛进口超市,使用移动支付的结算柜台不需要排长队等候,而其他多数西方人使用现金,则需要排较长时间的队才能结账。

李华在美国生活学习了3年。去年回到国内后,国内外卖和网购的迅速发展令她十分惊讶。

“物流速度真是太快了,在天猫超市上买的东西第二天就能够收到,而且快递员还送货上门,服务态度也不错。”她感叹道,“这在美国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在美国,网购的商品通常需要一两周才会收到,而且邮递员也只是把包裹放在公寓楼下,大家要自行寻找自己的包裹。”

除了便捷的物流,网上琳琅满目的商品和便宜的价格也令她大呼“方便”。“在淘宝上几乎可以买到所有东西,实在是太方便了!大家似乎已经习惯,需要什么东西就去淘宝上找。”她兴奋地说,“而且国内电商众多,彼此之间的竞争比较激烈,因此商品的价格偏低。包邮更是贴心之举。”

美国网站上,许多在中国生活的外国人称赞,中国的外卖美食好吃又便宜,同时保证按时送达,“令人无法拒绝”。外国网友称“中国人用不可思议的严谨态度,在预约时间内送达”。

他们表示,更不可思议的是,在手机上用外卖APP点餐什么都有。烤鸭(带面皮、甜面酱)、麻辣火锅(不含锅)、烤鱼……至于常见的披萨、面条、水饺等,外国网友称“毫无技术含量”。

一个在国外生活了很久的华人回国办事,在北京体验了滴滴打车和高铁后感慨万分,“都是全新体验,感觉像打开了新世界大门”。

车东铉对中国的共享单车更是深有感触,“中国是一个自行车大国。2002年,第一次来上海的时候,我对自行车的印象比较深。每天早上大家都骑自行车去上班、上学,川流不息很是壮观”。15年后的中国,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共享单车,“我觉得这很创新。比如说,我从上海闵行区到徐汇区坐公交车去交通大学,但下车后到交通大学还有些距离,那时正好有共享单车,步行20分钟的距离,骑车5分钟就到了。我觉得这非常好!”

移动支付就是这样方便快捷,难怪如今许多人感慨,出门可以不带钱包,但不能不带手机啊!连外国人也被它“圈粉”,移动支付俨然已成为了一张闪烁着当今时代光芒的中国名片。

 

来源:综合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转自地球人研究报告(原文有删节)、网友评论、新华社

流程编辑:TF017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