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成立肿瘤防治联合中心,北大常务副校长任主任
由北京大学国际癌症研究院、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共建的京津冀肿瘤防治研究联合中心7月24日在天津揭牌成立。中心将围绕临床肿瘤学、肿瘤流行病学、肿瘤生物学、肿瘤药学、肿瘤免疫学、肿瘤新技术6大方向开展合作,促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肿瘤防治研究水平提高。
近年来,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攀升,已成为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根据2019年发布的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数据,2015年恶性肿瘤发病约392.9万人,死亡约233.8万人,平均每天就有超过1万人确诊罹患癌症。恶性肿瘤发病率每年约保持3.9%的增幅,癌症防控形势依旧严峻。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詹启敏出任京津冀肿瘤防治研究联合中心首任主任。他介绍,肿瘤发病率持续增高,居民健康意识不断提升,患者对生活质量日益重视,都对当前肿瘤防控和诊治能力提升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国内不同地区和医院间医疗水平发展并不均衡,在肿瘤专业诊疗规范上也存在诸多差异,对肿瘤诊疗水平的整体提升造成了一定困难。
据介绍,京津冀在自然环境、生活条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等方面具备许多相同和相似的因素,也共同面临着生活方式改变、大气污染等健康问题,区域内的致癌因素、癌谱分布规律等也都非常类似。加强京津冀地区医疗资源合作,建立高效的癌症防控联动机制,有助于实现医疗资源在区域内的共建共享,改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现状。
“京津冀作为全国肿瘤诊治优势相对集中的地区之一,更应该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和主力军作用,成立强有力的区域化肿瘤防治研究联合中心,进一步带动全国防癌抗癌整体诊治水平的提高。”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天津市肿瘤研究所所长、京津冀肿瘤防治研究联合中心首届学术委员会主任郝希山院士表示,京津冀肿瘤防治研究联合中心将集中整合京津冀优势资源,共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互相开放肿瘤防治研究科研平台,共享肿瘤防治研究科研资源,在重大项目申报、高质量科技成果转化、科研人才队伍建设、临床诊疗规范制定等方面强强联合,共同发展,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合作基础上实现协同创新。
据了解,京津冀肿瘤防治研究联合中心成立后,还将共建博士后工作站和专家工作站,制定博士生、博士后联合培养与定期交流的长效机制,共同推动高水平国际交流并共同承办高水平国际学术论坛,探索兼聘等新的管理体制机制,加强高水平人才队伍的互相交流,从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等方面,为肿瘤学科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白波 通讯员 朱芸
流程编辑:TF019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