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国内

珍藏54年为这张照片他吃尽苦头 一张珍贵照片一段传奇经历

2015-05-20 11:39 编辑:TF007 来源:网络

2015年5月20日,一张老照片,可以让人感受时代的脉搏,见证社会的变迁,也能让那些往昔岁月变成永恒瞬间。近日,原大兴安岭日报摄影记者李祯老人的儿子李红义先生找到本报,老人生前曾用镜头记录下很多历史时刻,其中,54年前刘少奇主席视察大兴安岭时,李祯拍摄的一张照片,成为后世仅存的一张刘少奇视察林区的照片。文革期间,为了保护这张照片,李祯曾用胶布将它贴在床板下。今年4月1日,李祯老人因病在京逝世。老人临终前的一个遗愿,就是想将这张照片归还给刘少奇的家人。

q8

老摄影师想把照片还给刘家人

q9

李红义是李祯老人的大儿子。他说,父亲将近80岁的时候,开始整理自己拍摄的作品,但是刚整理完一小部分,父亲就病倒了。“年轻的时候得过肺结核,老爷子的身体一直很弱。后来,又得了糖尿病、脑梗和心梗。他生命的最后3年,都是在疾病中度过的。”

今年1月,老人来到北京治病。后因严重肺部感染去世,享年83岁。在弥留之际,老人叮嘱3个子女,一要将自己离休的补贴金,转交给内蒙古的贫困林区,同时向乌兰察布的草原书屋捐赠电脑,用于孩子们学习。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一项,要把自己手中仅存的一张刘少奇视察林区的照片底版,归还给他的大女儿刘爱琴。“之所以要指定交还给刘爱琴阿姨,是因为她曾经被下放到大兴安岭,在那里度过了20多年,和大兴安岭有不解的缘分。”李红义解释道。

为了这张照片他吃尽苦头

q11

回顾父亲这一生,李红义说,父亲走上摄影这条路,也是机缘巧合。老人祖籍河北张家口,是家里的独子。10岁时,父母去世,后来在叔叔家生活了几年。15岁,父亲参加了革命。那时,他小学都没上完,因为文化水平不高,起初,在印刷厂里当学徒。后来印刷传单时经常接触图片,1年后他开始涉足摄影。并先后《绥远日报》,《林海日报》等单位从事新闻摄影工作。1979年调入内蒙古画报社。

记者看到,这张珍贵的照片,背景是山和松桦林,前景是灌木丛和花草。刘少奇主席位于照片中间,他左手稍抬,指间夹烟,正在与陪同人员说话。促成刘少奇此次林区之行的大背景是,当时中国的森林采伐和培育比例失调。为此,刘少奇多次找林业部门的领导和有关专家谈话。当了解到林业存在的问题严重时,他决定率队到林区作一次实地考察。

1961年,李祯跟随刘少奇视察了根河、图里河、西尼气林区,还有鄂温克自治旗的牧区,并认真地用相机和日记将刘少奇视察中的一言一行记录下来。刘少奇昼夜不停地工作,给人留下了艰苦朴素、实事求是、平易近人的深刻印象。也正是基于这一深刻印象,李祯在文革期间的公开会上客观地表达了对刘少奇的看法,结果被打成“异类”。

“刘少奇主席被打到后,所有关于他的东西在全国范围内都要求被销毁。凡是当时去林区跟刘少奇有过接触过的人,尤其是摄影记者,更是重点审查对象。当时,红卫兵将父亲隔离审查,他一个人住在员工宿舍,所有的胶片都被搜走了。”

其中的一张照片被李桢用胶布贴在床板底下,才幸免被毁。后来,宿舍又多次被查抄,红卫兵怀疑李桢没有将刘少奇的照片全部上交,将他带走关押并毒打,几天之后才被放了出来。后来李桢才得知,当时北京也有跟随刘少奇一同到内蒙古林区考察的记者,也拍摄过照片,但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都没能保存下来。李桢手中的这一张,成为唯一一张再现主席考察林区的照片。

54年前他在森林中拍下照片

q10

1980年,党中央给刘少奇同志平反。李祯将保存的这张照片,得以在《内蒙古日报》等媒体上发表。那时,李红义只有12岁,他第一次看到这张照片就是在那一年。日后,李祯也曾多次向子女们讲述过跟随主席视察的前前后后。

1961年8月1日上午,时任大兴安岭日报摄影记者的李祯正在报社会议室听党课,突然他被社领导叫走,让他带上相机尽快赶到呼伦贝尔盟盟长杰尔格勒那里接受任务。等见到了杰书记,对方并没直接说是什么任务,只是让李祯休息等候。等了很长时间后,他和几位领导一起乘车来到卓山火车站,然后上了一列专车。专列上没有人,负责保卫的公安人员让他们原地待命。

第二天清晨专列离开车站向林区驶去,约下午4点多在根河停了下来。8月3日上午10点,保卫人员终于通知他们一行人下专列,然后又乘汽车到五峰山原始森林边上停下。8月的大兴安岭是个天然的大花园,满山的野花加上漫无边际的落叶松和白桦树美不胜收。路上,保卫人员通知李祯准备拍照,李祯还一脸不满地说:“我也不了解领导意图,怎么拍?拍什么?”保卫人员笑着说:“到了你就知道了”。

等李祯到了现场才知道是刘少奇主席来林区了。在李祯老人的日记中是这样描绘当时的情景:“刘主席高高的个子,穿着一身蓝布制服,带着一个蓝布帽子,脚上穿着一双雨鞋。他红光满面,神采奕奕,步伐矫健地在林中走着。”

刘少奇边走边询问林区的情况,问得很细,并一直向着原始森林深处走去,这一举动搞得随行人员都很紧张,大家纷纷提议别再往里走了,这时,王光美抢先又继续往里走了一段,并与内蒙古的领导一起选了块空地建议停留片刻,紧随其后的李祯端起相机,留下了现在仅存的这张刘少奇在内蒙古林区的珍贵照片。

森林中的蚊子特别多,时间一久,大家都被蚊子咬得坐立不安,都用手不停地拍打着。虽然刘少奇身边有人用草帽为他打蚊子,蚊子还是不断地落在他的脸上和手上。他却毫不介意地仍仔细听着介绍,并问:“现在可以吸烟吗?”杰尔格勒同志说:“现在可以吸烟,还没到防火区域。”刘少奇又说:“可不要因为我吸烟破坏了你们的防火制度。”他吸完烟把地上的烟头踩了又踩。

老人与晚报的一段情缘

李红义说,虽然自己把家安在北京,但父亲很少来。奥运期间曾来过一次,那次,他还因为迷路找不到家,后来在志愿者的帮助下才回到了家。当时,这件事在晚报上报道过。这是缘分,这次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发愁之际他向晚报求助,希望可以得到帮助。

近日,记者打通了刘爱琴老人的电话,她首先向李祯老人表示了感谢。刘爱琴老人考虑了片刻后说,这件事她需要和弟弟妹妹们仔细商量一下,再做决定,毕竟自己现在已经88岁高龄,百年之后,照片还能不能妥善保存、谁来保存都是问题,她本人更希望将照片转交给文献研究室,由国家正式保存。

 

本文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 本期策划刘琳 本报记者刘琳 张硕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