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书乡

民国文武“奇才” 蒋百里 一个人十年修行

2015-12-11 12:00 编辑:TF006 来源:网络

2015年12月11日讯,在中国军事史上,蒋百里堪称“奇才”。他不曾指挥过一场战争,却料事如神是民国各路军阀争抢的军事高参;他一生以笔为枪,虽以兵学为专攻,同样长于政论、文史和书法,梁启超、胡适、徐志摩相交颇深,被曹聚仁称为“文艺复兴时代的典型人物”;他出身贫苦之家,却深谙教育之道,四个女儿皆学有所成。三女蒋英是歌唱家,丈夫更是赫赫有名——我国航天之父、导弹之父钱学森。

1_调整大小

1936年冬,西安归来在上海家中。

蒋百里名方震,以字行,1882年生于浙江海宁的一个寒微之家。翻开陶菊隐或曹聚仁二位先生为蒋百里所撰写的传记,很难不讶异于他的奇情奇才、文武一生。他传奇一世,令人津津乐道:在家乡时,被林徽因的祖父林颖赞之为“国家栋梁”;留学日本时,他以第一名的成绩从东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和同期毕业的蔡锷、张孝准并称“中国三杰”;回国后,他一度担任保定军校校长,因校事多方受阻,一度曾以自杀请命;在学术上,梁启超为他的《欧洲文艺复兴史》写序,他又为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写序;在军事上,面对日本侵略,他连续撰写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文章,公开发表近百次演说,宣称中国必胜,提出了“持久战”的主张,大大鼓舞了沉浸在悲观情绪中的国人。

“万语千言,只是告诉大家一句话,中国是有办法的!”这是他在其《国防论》扉页上的题词。然而遗憾的是,未能等到他所笃信的抗战胜利那天,这位文武双全的奇才就溘然长逝。1938年,蒋百里出任陆军大学代理校长,在迁校途中病逝于广西宜山,享年仅57岁。数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家迎来了和平年代,这位旧时代的军事专家也随之渐渐隐没不闻,蒋百里和他的作品一直只是军事等相关学术研究的对象。1971年,台湾出版了《蒋百里先生大全集》,而大陆若干年来,除了几本传记、选集和军事研究专著外,对蒋百里的资料还没有过全面整理,他在文史方面的才华与成就更罕能进入人们视野。

今年,历时十年编纂,由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蒋百里全集》终于面世。这套全集分为八册,约200万字,足足比台湾版多了100万字。文集的首发式特别选在浙江大学举办,蒋百里和这里有着不解之缘。1900年,18岁的他曾在求是学院(即浙江大学前身)求学,传奇般的一生由此开始。横跨东西大洲,走遍全国各处,他平生四处奔走游历,而一个多世纪后,以这一套全集作见证,其清洁光荣的军人精神终于回归了故乡,回归了他的“浙江潮”。

这套《蒋百里全集》的问世,也了却了该书主编谭徐锋的心愿。这项浩繁的工作差不多花了他十年时间——最初在晚清众多飞扬激荡的仁人志士中注意到蒋百里时,他还是社科院一名二十出头的研究生,而如今等到这套书面世,他已经在出版行业工作多年,担任着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学术著作与大众读物分社的主编。在他看来,蒋百里身上有三种气质,一是文人士大夫的儒雅之气,一是军人的英武豪侠之气,一是浙江人特有的“硬气”。这三种气质交相辉映,将一个民国史上的独特形象推至人们面前,虽难以归类,却令人过目难忘。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