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文化

英国文学的帝国迷恋

2016-04-08 12:00 编辑:TF006 来源:作者

2016年4月8日讯,提起英国,最兴奋地莫过于腐女们了。在观念开放的今天,像英国这样能将腐文化玩得如此彻底并毫不抵触的国家还是极为罕见的。不过,不要以为英国只有穿着现代服装的福尔摩斯与华生在秀恩爱,事实上,仔细剖析这场腐文化狂欢,都能看出其背后的“帝国”意识。

21_调整大小

英国文学

表面上是罪恶之城伦敦的正义与邪恶之争,若深究其背景,却发现无论是福尔摩斯还是莫里亚蒂,他们的身世背景都无疑在吹捧大英帝国的精英文化。

除了推理名作福尔摩斯系列之外,在奇幻文学界也是如此,作者饱含骄傲,坚信大英帝国必定荣耀世界。例如托尔金的《指环王》,字里行间都传达着对“皇室”、“贵族”及骑士精英文化的称赞与迷恋。小说中,“西方之子”形象正派,东方则是脸谱化的邪恶势力。

在英国,以《傲慢与偏见》等为首,传达着英国特有的“庄园价值观”,从而反映出英国社会不容置疑的秩序性。在这些文学著作中,主人与仆人感情再好,他们之间都有一条分界线,构成两个并行却迥异的世界。每个世界都有着既定的规则,严谨庄重、不可打破,每个人都行事格外谨慎,世界间的界限便是雷池,不可越一步。

仆人们往往尽职尽责,理智、小心、愚忠,能将抛弃个人情感,甚至牺牲个人幸福,也要维护主人的权益,而这样的仆人才会被称为“道德楷模”,为英国主流社会所称道。正是这种特有的“主仆关系”与“标杆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构成英国社会所独有的组织性、制度性,饱含着膨胀的“帝国”意识,字里行间里弥漫着悲剧色彩,然而,这场悲剧却是维护正统所必须要做出的牺牲。

提起英国文学,自然不能不提英国一度盛行的海上冒险文学。在此类型文学中,隐晦地折射出不少“帝国”意识。

丹尼尔·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的《金银岛》、《诱拐》……英国人热爱这些海上冒险故事,就像是美国人津津乐道于他们的西部冒险故事,刺激又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热血青年,如同国内曾因“少林寺”系列电影的火爆,掀起青年们纷纷入寺学武的热潮。

“帝国”观念的另一思想衍生物,便是习惯以“正统”自居。如前文提到的“庄园价值观”,主仆关系不可置疑,正统永远是正统,即便是文学大拿莎士比亚,在他的作品中,依旧能发现莎士比亚明显向往贵族和皇权,《亨利五世》、《麦克白》、《李尔王》和《哈姆雷特》,甚至《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些故事背后用精妙的情节诠释着宫廷派头,优美的文笔与对白隐晦传达着“帝国”观念。

另一方面,英国人看来,“帝国”观念必是超出本土的,甚至是影响世界的。《战争与和平》里有一段话,大意是:英国人自信,是因为他们自认为他们出生自世界上最有组织的国家,以正统自居。的确,能将政府与皇室调和得协调且各尽其能的国家,英国首屈一指。

我们可以在大卫·里恩的作品中窥见端倪,他所创作的《阿拉伯的劳伦斯》、《桂河大桥》和《印度之行》,虽已尽可能对西方文明进行反思,但依旧免除不了后殖民主义的思想,可见英国人的“帝国”意识形态影响之深远。

 

来源: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网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