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深读 > 封面

九十五岁传习所,昆曲依然

2016-09-22 12:00 编辑:TF003 来源:网络

2016年7月31日,最后一位“传”字辈吕传洪在苏州去世,年届百岁吕老的仙逝,标志着昆剧传习所的一段历史彻底谢幕。也就是在这个月,一代昆曲传习所掌门人顾笃璜的传统剧团正式成立并首演成功。可以说是巧合,也可以说是时势而为。

作者:王道


苏州昆剧传习所旧址五亩园。
苏州昆剧传习所旧址五亩园。

2016年,昆曲又迎来一波热潮,因为汤显祖逝世400周年。

九十五年前,在昆曲这门艺术行将消亡之时,一批曲友倾力投入并出资,在苏州桃花坞一隅用做寄放灵柩的地方办起了传习所,当时说是阴气很重,但颇有意味的是,从这里走出来的44位“传”字辈学员却成为中国昆曲的中坚力量,可谓“死而后生”。

2016年7月31日,最后一位“传”字辈吕传洪在苏州去世,年届百岁吕老的仙逝,标志着昆剧传习所的一段历史彻底谢幕。也就是在这个月,一代昆曲传习所掌门人顾笃璜的传统剧团正式成立并首演成功。可以说是巧合,也可以说是时势而为。

只是,面对昆曲以后的传与习,有人乐观,有人悲观,有人支持创新,有人坚持传统。昆曲何去何从,昆曲将走向何处?九十五岁的传习所往昔,或许是一个值得追溯的范本。

一、二十年代,全福班绝音,穆藕初筹办传习所

早期被称为水磨腔的昆曲在明朝中叶开始渐渐流行,并进入全盛时代。用顾笃璜先生的话说,从此风光了两百多年,但在经历改朝换代后的道咸间的百余年中又遭遇了由盛到衰的大波折。到了民初,在苏州四个大班最后只剩下了全福班。四姐妹曲友之张允和曾为记录全福班撰文《江湖上的奇妙船队》:1908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在同一年中先后死去。为了国丧,全国的大城市停止了各种戏剧和其他文娱活动。苏州城里,“文全福班”(又叫“坐城班”)也无法演出昆曲。这样一来,整个戏班断了生活来源,不得已和“鸿福班”(又叫“江湖班”)合作,大家走江湖去。虽然生活是艰苦的,但是演员的阵容扩大了,文戏和武戏的剧目更为丰富多彩了。

江南一带水网密布,全福班以船为载体,其演出前后到过六十六个码头。

这个戏班的水上路线有相对固定的两条水路,早在四百年前,水上昆曲的模式就形成了,还是这两条水路,只是世事如戏,心情早已经沧桑巨变。白天惟妙惟肖地扮相着帝王将相、良臣奸相和才子佳人,到了晚上他们则蜷伏在船上,思乡念家,为生计谋。

全福班的老艺人们最后一场戏于1922年8月在苏州长春巷演出,沈月泉、沈斌泉、许彩金、尤彩云、曾长生、范荣生等出场,名家荟萃。但此时戏装破旧,艺人潦倒,就连自备的靴鞋网巾都残缺不全,衰势难遏。没多久,全福班就报散了,名角正净程西亭吊死在了苏州老郎庙,正值壮年的名旦徐金虎贫病倒毙在上海弄堂的垃圾箱旁(据《昆剧漫笔》作者顾笃璜)。

早在1920年,苏州全福班在上海新舞台演出时,曲友、企业家穆藕初带着教他昆曲的俞振飞前往看戏,看见演员“尽鸡皮鹤发之流,深慨龟年老去,法曲沧夷,将湮灭如广陵散矣。”深为感慨。

留美归来的企业家穆藕初接触昆曲后很是喜欢,他慕名从上海赶到苏州补园,园主人即曲家张紫东,家中三代传唱昆曲,并邀曲家俞粟庐为住家曲师。常来补园请教俞粟庐的还有过云楼顾家公子顾公可,。顾东吴大学毕业后痴于昆曲,据说颇令家里不满。父亲顾鹤逸为吴门画坛祭酒,对于拍曲并不反对,如顾公柔、顾公硕都曾披挂上阵,偶尔玩票可以,像顾公可那样全心投入未免可惜,家里希望他能学有发挥,并继承家学。

不过,当1921年穆藕初到苏州与人筹办昆剧传习所时,顾鹤逸还是接见了穆藕初,并写画山水扇面相赠,可见他对复兴昆曲亦是支持,。后来苏州第一个女子曲社幔亭曲社即在顾家怡园成立。再后来,顾笃琨在传字辈艺人最潦倒的时候还曾把他们请到家里教戏,度过难关。顾鹤逸之孙顾笃璜更是成为了恢复后的昆剧传习所的掌门人,一生倾力,不是一个缘就能说尽的。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