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30日讯,明天就是举国同庆的国!庆!节!此时的你是不是感受到自己的爱国之心,已经达到巅峰?在北京,除了出去看人山人海,在家宅着买买买,还有一种打开方式能让你嗨起来,那就是摇!滚!

今晚,摇滚“老炮儿”崔健将在北京工人体育场,献唱“一无所有”的一代人。
“一无所有”的一代
很多人跟芝麻君一样,过着朝九晚五的平静生活,每天被世俗的琐碎淹没。那种留着长发、背着吉他,在舞台上嘶吼的摇滚,距离自己很遥远。
但你一定在年轻的时候,或者人生的某个阶段,听到过那首红遍大江南北的《一无所有》,柔软的内心也曾不经意被触动。
1986年5月9日,北京工人体育馆“让世界充满爱”百名歌手演唱会上,名不见经传的崔健,身着一件大长褂子,两裤脚一高一低地挽起,背着破吉他,在简陋的舞台上,唱出“我曾经问个不休,你何时跟我走。”

1986年5月9日《北京晚报》的相关报道
原本只是一首普通的情歌,但对于那些听惯了革命歌曲和“又见炊烟起”这种旋律的听众来说,崔健在舞台上的肆意不羁,是一种感官的冲击和内心的震撼。
静默,流泪,狂欢。这首《一无所有》像一撮燎原的星星之火,燃起了许多青年对摇滚的热情。

当时远在美国的陈丹青,听到《一无所有》的时候,热泪盈眶。“这首歌是社会上所有困苦的心声,他给我们喊出来了”,他说。
作家王朔听到崔健另一首歌《一块红布》的时候也哭了,他说:“我们千言万语都不如他这三言两语的词儿。它写出了我们与环境之间难以割舍的,血肉相连的关系。”

用“一块红布”蒙着眼睛的崔健
就连崔健也没想到,自己在一夜之间就成了“中国的摇滚之父”。
崔健说,“感觉太容易了,好像被时代贿赂了。”
改革开放初期,百废待兴。80年代的国人意识到与西方之间的差距。在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中,很多人发现自己除了渴望、焦灼、愤怒的情绪外,原来一无所有。
恰恰在这个时候,崔健用“我曾经问个不休,你何时跟我走”,唱出了这一代人内心的不甘和追问。
除了崔健的摇滚,张艺谋的电影,王朔的小说,北岛的诗歌,都是那个时代混沌的思想启蒙力量。

80年代的王菲和窦唯的朋友们
从那个时候起,崔健已不只是他本身,摇滚也不只是一种音乐。
台湾的“滚石唱片”、香港的“大地唱片”等机构,在这一时期纷纷进军内地摇滚市场。
崔健之后,窦唯、张楚、何勇、唐朝乐队、黑豹等一批摇滚歌手和乐队,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摇滚在中国火了起来,成为年轻一代茶余饭后的时髦谈资。
红磡演唱会上,吹笛的窦唯
从流行转向地下
1990年,崔健为“亚运会”集资义演。他在全国巡演,北京、郑州、西安、武汉、成都,五个城市场场爆满。但在巡演中途,因为一些原因巡演被叫停,从此也不能出现在电视上。

窦唯前妻高原拍摄的“魔岩三杰”(张楚、何勇、窦唯)
1996年,“魔岩三杰”在香港红磡体育场的演唱会成功后,他们在北京工人体育场演唱,被媒体称之为“且喊且叫瞎胡闹”后,彻底消失在主流媒体视线之外。

1996年媒体对“魔岩三杰”的报道
曾经风靡一时的中国摇滚乐,就这样从光荣与梦想跌到了滑铁卢,在中国的流行音乐舞台上黯然退场。
这一切来得太突然。
在当时的一些人看来,摇滚是主流文化中的“不和谐音”,玩摇滚就是不务正业。这种来自西方音乐的舶来品,夹杂着反主流意识的叛逆,是一种洪水猛兽。
有人嘲讽,“这哪是音乐,简直是闹革命”。
在崔健和“魔岩三杰”的影响下,很多摇滚乐队都转向“地下”。生活窘迫的地下歌手,频频与“吸毒”、“男女关系混乱”、“骂人”、“暴力”等一些负面新闻联系起来。
92年“南巡”以后,滚滚而来的商业潮流,席卷了中国的各个角落。那些曾为“一无所有”而落泪的学生、知识分子和个体户,茶余饭后的谈资也不再是时尚的摇滚,而是生意、赚钱。
就连摇滚歌手自身,“骂人、骂社会问题也带有明显的商业意识”,崔健说。

90年代末最具代表性的流行摇滚乐队——零点乐队
尽管90年代末,摇滚圈已是“拔剑四顾心茫然”,但许巍、汪峰、零点乐队等大批的歌手和城市乐队如一股汹涌的暗流,在城市的边缘发展。
“野孩子”、苏阳、杨一、朱芳琼、“布衣”……一些来自外乡的歌手和乐队,也怀揣着炽热的摇滚梦,纷纷投奔北京。
王旭和刘刚,“北漂”十年,卖过水煎包、唱过酒吧。他们因为共同的摇滚梦,在2010年组成“旭日阳刚”,翻唱汪峰的《春天里》,在网络里一度走红。2011年,他们站在春晚的舞台,用歌声感动无数人。
而对于所有摇滚歌手来说,即使没有机会登上央视这样的舞台,北京也像是摇滚的一种归宿,包容他们的独立与张扬。
摇滚中心在北京
如今,中国摇滚已走过三十年。
有人说,中国的摇滚没有版图。但芝麻君觉得,至少有个摇滚中心,就是北京。
如果你不信,芝麻君给你看一组照片:

1983年底,来京的外国吉他手艾迪成立的大陆乐队:
1987年成立的ADO乐队,匈牙利的贝斯手巴拉什和马达加斯加的吉他手艾迪,是两名外国使馆的雇员:

1987年成立的黑豹乐队,是中国摇滚乐队的一面旗帜。曾经的主唱窦唯、秦勇、张克芃都是北京人。

其实,据芝麻君观察,大多数摇滚歌手要么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要么是从北京出道继而走向全国的歌手。
台湾资深音乐人贾敏恕回忆说:
“80年代末90年代初,北京当时的摇滚圈气氛非常浓厚,摇滚就是那个时代的讴歌,当时的环境让人很想去唱一些心里很想说的话。”
所以,恰恰是崔健的《一无所有》和80年代的北京,才让摇滚这种西方音乐的舶来品,在中国生根发芽。
摇滚作为一种 “对立面的艺术”而产生,无论在哪个国家,都需要一个成熟的社会去包容。
摇滚需要一个相对开明的环境。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包容多元的文化。这个南北兼容的文化之都,粗砾且硬朗,某种程度上与中国的摇滚气质也不谋而合。
三十年,它一直扮演着中国摇滚中心的角色。
无论是崔健“一无所有”的一代,还是90年代砥砺前行的地下摇滚,都紧紧和北京联系在一起。
如今,北京夜晚的街头,酒吧每天上演不同的摇滚现场。星光现场、愚公移山、MAO等室内摇滚空间,描绘着北京的摇滚地图。
在北京海淀,还隐藏着一所“中国摇滚音乐的黄埔军校”——迷笛音乐学校,这里是很多国内摇滚歌手的摇篮。

北京迷笛音乐节现场
从2000年开始,北京开始举办迷笛音乐节、草莓音乐节等,许巍、郑钧、唐朝这些摇滚老炮儿纷纷复出舞台,新生乐队也不断崛起。
“一无所有”的时代已经过去,摇滚“老炮儿”也都老了。但中国的摇滚歌手们,甘愿为了梦想而颠沛流离,聚集在北京。
对他们来说,北京就像是一种朝圣,有摇滚广阔的舞台。
如果你想被这种梦想感动,不妨今晚在工体和崔健一起 Rock!
芝麻君祝各位国庆假期都嗨!起!来!(杏仁茶)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芝麻匠通讯社”,还有更多精彩在里面。
来源:微信公众号 芝麻匠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