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服务 > 美食

记首农女硕士丛慧敏的匠心传承 在养牛这条路上会一直走下去

2017-11-01 18:46 编辑:TF005 来源:北京晚报

作为北京三元种业科技股份公司首农畜牧奶牛中心副主任丛慧敏,在扎根首农的十五年工作历程中,她先后荣获“北京市青年岗位能手”、“首都巾帼创业先锋”、“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北京市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 “北京市优秀党员”、“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今年十月,更是以基层代表的身份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满头卷发、皮肤略黑、带着一口乡音的丛慧敏用最朴实的言语为我们讲述了她的日常。

以牛为伴 匠心传承

在短短十年间,首农就走出了两位党代表,从十七大的张晓霞到今年十九大的丛慧敏。张晓霞从事奶牛中心工作近40年,在种公牛饲养、冷冻精液生产和牛冷冻精液质量检验工作等方面颇有建树。而丛慧敏自2002年东北农业大学硕士毕业,要么继续留在高校搞科研,要么走出象牙塔,让自己所学理论、专长应用到实践中,丛慧敏背起行囊,毅然决然选择了后者。

“我对自己的选择不后悔,对自己的青春不愧疚。”丛慧敏扎根农业,深耕养牛,从永定河边的金银岛牧场,到通州永乐店的中以示范牛场,再到大兴德茂、金星牛场,15年来,以牛为伴,潜心奶牛前沿技术研究与推广,编写了“三元奶牛养殖技术标准”等技术资料;参与的“奶牛生产智能化和网络化管理系统”项目获集团科技进步一等奖;主编了《原料乳生产与质量控制》;参与创建的以EDTM为核心的国内首创的现代奶牛生产技术体系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些只是她成绩的一部分。

以厂为家 科技创新

2010年10月10日,对于丛慧敏来说,也是人生的另一个转折点,她来到了在奶牛养殖业内有着“黄埔军校”美誉的首农畜牧奶牛中心。中心可谓国内奶牛研究知识最密集的地方——全国最大的种公牛繁育基地、优质牛冷冻精液和奶牛胚胎生产基地、国家奶牛胚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农畜牧奶牛中心同时还拥有我国产量最高、质量最优的荷斯坦奶牛良种群。一到这里,丛慧敏如鱼得水,奶牛中心变得更加智能化了。经过她和同事的努力,将牛场生产工艺全面改造,封闭的牛舍冬天不冷夏天不热,奶牛饮水自动电加热、奶牛生产数据自动计量,机器人挤奶……这些新技术让这里成为国内首家智能化、现代化、规模化的种牛养殖科研基地,也成为同行争相学习的榜样。

丛慧敏非常细心,善于发现更有价值的东西,在奶牛中心有一块1000多亩的饲料地,由于北方气候原因,这里每年只能收获一茬玉米,但剩余的200多天就毫无用处,看着这么多地就这样荒着,丛慧敏心里非常着急,经过积极向牧草专家打听,同时自己也了解更多农作物的习性,最后确定了青贮玉米与小黑麦一年两季的播种,使土地利用的产出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使以往冬季裸露的地面被小黑麦覆盖,减少了扬尘的产生,土地中的养分得以最大程度的保留。

以家为轻 舍弃小我

“牛在哪,我在哪,我在哪,我的家就在哪。”当我们问起这么多年来,丛慧敏是如何陪伴孩子、照顾家庭的时候,这句话深深打动了我们。可谓古有孟母三迁,今有奶牛定位,丛慧敏为了中国的奶牛事业一直默默地奉献,提起与孩子的那些记忆,丛慧敏的眼圈红了,虽然心中多有愧疚,但丛慧敏觉得值了。

与家人的聚少离多,使得丛慧敏带领员工安全度过2010年德茂牛场的严峻防疫期;使得丛慧敏在短时间内顺利掌握以色列先进的工艺和技术,实现中以两国奶牛饲养技术的顺利对接,2008年中以示范牛场母牛头年单产突破10吨,2009年突破11吨,居全国首位。2014年底,她管理的北京奶牛中心良种场成母牛头年单产达11569公斤,登上公司冠军宝座,淘汰率不足8%,净利润近500万,并使良种场成为全国首家真正把机器人挤奶用于生产的牧场。

目前,首农集团中像丛慧敏这样的员工还很多,正是像这样的基层员工的辛勤奋斗,努力拼搏,舍小家顾大业,才能让更多的消费者喝上好牛奶,才能让中国的下一代喝上好奶粉,也让更多的消费者享受更高科技的农业成果。就像丛慧敏说的“在养牛这条路上,我会一直走下去。”中国的农业也会在首农这样企业的不断探索和坚持下,蒸蒸日上。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李淼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