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深读 > 纪录

国博改革开放40年大展 80后父母给孩子讲述亲历的生活巨变

2018-11-20 11:29 编辑:TF017 来源:北京晚报

今天,在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伟大的变革一一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进入第7个公众开放日,已有20多万人观看展览。其中,不少“70后"、"80后"父母带着孩子来看展,给孩子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巨变。

一位“70后"父亲帮助儿子在"电力天路体感交互系统"模拟器上体验特高压线路维护。

36岁的唐申请陪6岁女儿看“改革开放40年群众服装变化展",从中山装、的确良、军大衣,到现在的各式高档服装,父女俩看得兴奋、仔细。唐申请对记者说,40年既是国的40年,也是家的40年。我经历过的改革年月,孩子不知道,她还小。借着40年这个时间节点,让渐渐懂事的孩子了解我曾经的岁月,将这次国人的"集体记忆"也变成她记忆中的一个“点"。这对孩子今后的成长有好处。女儿在看一款针织女工的白色工装时很好奇,唐申请停住脚步,给女儿讲:“这是30多年前针织厂的阿姨们穿的工作服,她们是专门为人们织布纺纱的。"唐申请对女儿说:“我小时候老穿旧衣服,直到初三才有了一套崭新的运动服。"女儿听着捂嘴直笑,又顺着台阶上去看模特身上一件又一件不同年代的衣服。唐申请说他大学毕业后从事了与手机相关的工作,现在专做国内手机品牌。帅气的唐申请看上去穿衣很讲究,透出品味。

36岁的唐申请陪6岁女儿看“改革开放40年群众服装变化"展。

华北油田的"80后"母亲龙晓英带着女儿和侄女赶到国博参观。娘仨在"丝路新纽带“视频前看各国历史文化。

在"时光博物馆"里,40岁的李彦“与改革开放同龄"。她让读五年级的儿子坐到红色人造革的老旧沙发上照相。"你一下穿越到了30年前。"李彦拍完照,又兴奋地带着儿子看身边的“一头沉"写字台、黑白电视机、大衣柜、大美人挂历……“这些都是30几年前流行过的。"11岁的儿子觉得挺新鲜,拿起茶几上的一部老旧电话机"打"起来:"妈,您再给我来一张!快。"

在“摆脱贫困奔小康"展厅,39岁的张海雁(右一)和妻子一起给9岁女儿讲述老物件背后的故事。

"80后"母亲杨慧峰在企业做外贸工作,她陪着上三年级的儿子看完全部展览内容,边看边讲。这是母子俩在军队武器展厅仔细观看。

"你看,那是`大哥大',打电话用的。最上面的几台是磁带录音机,听歌用的。那边是最早的彩色电视机,很小……"在"摆脱贫困奔小康"展厅,1979年出生的张海雁和妻子一起给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儿当"讲解员"。张海雁是山西人,在北京成了家立了业。他对女儿说:"我小时候看的第一台电视机是1990年买的,黑白的,14寸,为的是看当年的北京亚运会。当时我11岁。"女儿看着爸爸,说:“现在我们家的电视都是平板高清的了,比您那时的高级一万倍。""那是!"张海雁会心一笑。

李彦"与改革开放同龄“。她在“时光博物馆"给儿子拍摄"穿越照"。

一大早,"80后"母亲龙晓英带着女儿和侄女从河北任丘赶到国博看展览。娘仨在“丝路新纽带"视频前看各国风光。龙晓英在华北油田工作。女儿上小学二年级,喜欢历史。"这是孩子第二次来国博看展览。"龙晓英说。“改革开放40年了,这段历史我们大人感同身受,不会忘记,但孩子还小,她的感受不深。今天争取多看些内容,多给她讲讲,让孩子多点直观印象。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胡铁湘 文并摄

编辑:TF017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