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文教

公大读书会青年公务员与书香为伴 三联韬奋洗碗工用心与书交流

2015-04-21 11:04 编辑:admin 来源:网络

2015年4月21日讯,在北京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身份各异,却爱与书香为伴。无论是捧书夜读,还是集体读诵,他们静静地用心与书交流,体会着书中的故事与人生。

 

4

 

一座城市的阅读个案

青年公务员的读书会

在北京,有一群爱读书的青年公务员。每到周末,他们就会聚在一起读书、听讲座。时间长了,他们的队伍越来越壮大,也不再局限于公务员群体,也接纳了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年轻人。他们成立了读书会,名叫“公大读书会”。

29岁的北京交管局民警朱东阳,就是读书会的成员之一。自从去年8月读书会成立以来,他几乎每一次的活动都会参加。上周六下午,读书会举办了最新一次的活动。这一次,大家一起读的一本书名叫《现代战争方程式》,是国防大学的李莉教授最新出版的。

小朱回忆,通过读书会他已经读了好几本新书,有关于甲午战争的、有关于老龄化社会的、有关于周恩来总理的。作为一名80后的年轻人,小朱看的书并不局限于纸质书,也使用电子书和手机看书。坐公交车、等人、在办公室里没事的时候,他都愿意看一会儿。

最近,小朱正在读的是《历史的教训》,这也是中纪委今年推荐的一本书,讲述的是历史与人类生活各方面的关系。小朱喜欢看的,大多是中外历史、哲学类的。

和小朱类似,37岁的徐海珊是几乎期期都到。他在中华全国总工会工作,是一名处长。徐海珊说,现在手机对于读书的冲击很大,有的时候玩一玩手机,半天的时间就过去了。为了让自己静下心来读书,他会刻意地把微信、微博关掉几个小时,甚至是半天的时间,而专心的读书。

由于平时忙于工作,徐海珊的读书时间主要在周末和假期。平时的每天晚上,他也会尽量抽出一点时间读读书,“有时间就翻一翻,开卷有益嘛。”一本十几万字的书,只要静下心来,两周就能读完。他最近正在读的,是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

公大读书会的秘书长徐庆群介绍,目前读书会已经举办了七期。接下来的第八期和第九期,读书会打算推荐的书分别是一本关于留美女孩奋斗的书,以及一本关于胡耀邦的书。徐庆群介绍,读书会最初由四、五十家国家机关的团委和人民出版社发起成立,主要为中央国家机关的青年干部推荐好书。目前,读书会以讲座形式为主,将来也会组织会员们参加公益活动。

 

30

深夜阅读的洗碗工和杀鱼工

今天零时许,三联韬奋书店内仍有31名读者,28位男性,3位女性。

这家位于美术馆东街的书店,开业多年,一直不温不火。直到去年4月8日,书店改为24小时经营,通宵不打烊。去年的4月22日,李克强总理给三联韬奋书店的员工们回信,肯定了不打烊书店的做法。

过了零时,仍在店里看书的读者当中,年纪最大的要数老郭和老宋的。他们俩都63岁,都来自河南洛宁县的农村,同在三联书店正对面的一家小饭馆做工。

坐在地下一层的台阶上,老郭看的是《特工风云戴笠》。他说,他喜欢看这种历史题材的书。坐在他旁边的老宋,看的是《林立果“小舰队”兴亡始末》。他们各看各的,很少交流。偶尔看到精彩的地方,才会和对方分享一下。前些天,他们还一起看了回忆文革岁月的书。那是他们经历过的岁月,很熟悉。

每天晚上10时,老哥俩就会来书店,几乎天天如此。若是有座位,他们就会坐下看。“座位太紧张,总赶不上,”他们也就干脆找个台阶坐下。老郭说,这几天他看的都是这本讲戴笠的书。“这个特务头子啊,”每晚来了就看一段,大概再有2、3天就能看完了。

从饭馆出来的时候,老郭甚至没换衣服,直接穿着白色的工作服就来了,上面还有斑斑的油迹。“店员们不会不让我进,”这一点,让老郭很高兴。他说,只要在店里不打扰别人,穿成什么样子都没问题。

每天晚上,老哥俩都是一起来。有时候,他们也想喊着餐馆里的年轻服务员、厨师一起来,“可他们不愿意。”老郭说,年轻人喜欢上网,“玩手机,一玩就是一晚上,不太喜欢来看书。”说到这里,老郭还是挺遗憾的,他打算着以后一定拉着店里的年轻人一起来。

到了零时,老郭就准备回去了。老宋还在继续看他的“林立果”,一直看到了1点半。这并非因为老郭不如老宋爱读书。“我的活儿重,洗碗的,太累,”老郭笑着说。老宋的活儿,是在后厨杀鱼,要轻松一些。早晨9点半,他们就要一起到餐馆上班。

凌晨2时,夜深了,有的读者睡了。仍在读书的,还有清洁工老董、白领小刘和学生小许等等。他们有的住在附近、有的开车来的。他们都喜欢看书,也并非买不起那一本,只是喜欢这个静静的气氛。

店员说,看到睡着的读者,只要不妨碍别人,他们也不会打搅。来店里看书的,除了住在附近的,还有一部分是刚从北京站下了火车的乘客。晚上没地方去,听说了这家书店不打烊,旅客们都爱来。店员们说,只要看着拿着大包小包而来的,大多就是来自北京站的旅客。

说起年纪最大的读者,应该是一位90多岁的老人。店员告诉记者,曾经有一段时间,老人天天都来,每次来都是一整夜。到后来,店员实在担心老人的身体,就想办法劝。每次来都要劝,现在也就来的少了。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李嘉瑞 文并摄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