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今日主打

那些年,北京晚报上的大年初一

2016-02-08 11:45 编辑:TF003 来源:网络

2016年2月8日讯,今天是猴年的大年初一,在36年前那个除旧迎新的大年夜,停刊14年的北京晚报重新回到读者的身边。从物资匮乏的改革开放之初,到现在的富足生活,如今这份报纸伴随着读者度过了58载春秋。它随着一代代的晚报读者,融入进每个北京人的家庭,也记录了我们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

1959-完整

早在1958年创刊后到1966年停刊以前,北京晚报都在每年的大年初二发行。作为农历新年的第一张报纸,报道内容自然都是紧紧围绕着过节。

1959年2月9日是北京晚报创刊后经历的第一个春节,当天与北京有关的新闻,首当其冲是节假日加班的人们,天安门广场正在紧张施工中,当时劳模中的典型代表张百发,后来成为北京市常务副市长。(见上图)

1960年大年初二,北京晚报的头版如同一扇大门,旁边贴着对联,烘托着节日的喜庆气息,上联是“芳草连天快步再催千里马”,下联是“红花满地东风又是一年春”。横批四个字,恰是“北京晚报”。那一年的大年初一,厂甸庙会迎来了50万人次;首钢前身的石景山钢铁公司春节期间不停工;琉璃河水泥厂、沙河水库工地一片繁忙景象;当天的报纸还预告了北京环城跑在大年初三举行。

“大地回春添干劲,朝气蓬勃争上游”,1961年的春节,北京晚报以这样的大标题鼓舞着人们。春节期间坚持生产的消息,继续占据头版重要位置,而这一年露脸的是京城煤矿。此外,当时的电话服务台“05台”,在春节期间也十分繁忙,不仅帮助查电话、转接长途,还负责解答各种问题,比如“首都电影院5点钟放映什么影片”,服务员对着电话机回答着一些意料不到的问题。

到了1962年,北京晚报开始关注大年初一的新生儿,记者采访了北京市第四医院的妇产科。当时更多描写了妇产科忙碌的场景,只是没有记录新生宝宝的名字。当天还有一篇很有历史味道的报道,是关于城市交通。“乘客坐小汽车,所占据的街道面积,要比大型无轨电车大29倍。”对于当时的北京人来说,汽车进入家庭,连梦想都算不上,但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概念,已经开始被一部分人看到。

1963年的大年初二,农业新闻占据当天北京晚报最重要的位置,有代表性的是将台人民公社和花家地。厂甸庙会的速写风车和大长糖葫芦成为春节喜庆象征。“节约”是这一年春节的主题之一,二龙路公社皮带厂用皮革下脚料缝制各种书包;宣武区各个煤厂送煤工人收集平板车上的煤末子,竟有25吨。

1964年春节的头版刊登了京棉二厂织补挡车工三姐妹和白盆窑治理沙土山的新闻。而今,东四环外京棉二厂旧址已经变成文化创意产业园,花乡的白盆窑早已找不到传统农业的影子,以86.25亿元的拿地总价守着“北京总价地王”称号。

1965年的春节,社会服务行业的员工占据了北京晚报的头版,交通警察、天桥商场售货员、环卫工人们,以及广安门电影院“跑片子”的工作人员。跑片员骑着自行车,后面褡裢两边装着整盘的胶片,往返于即将放映的电影院。2007年后,随着电影拷贝和数字设备的普及,“跑片子”这个职业才消失了。

1966年大年初二的北京晚报已经改成简体字印刷。除了山雨欲来的政治气氛,也有和我们生活相关的报道,北京金星金笔厂推出了565款经典钢笔,大兴丰收的心里美萝卜在商店里出售。虽然电视的普及还在十年以后,但这一年,电视节目预告的数量也逐渐多了起来……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