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今日主打

一个“烂西瓜”成就青霉素 夏日避暑佳品还有这个作用?

2017-07-03 23:00 编辑:TF005 来源:猜你会好奇

2017年7月3日讯,“凉争冰雪甜争蜜,消得温暾倾诸茶”,这是清代著名才子纪晓岚《咏西瓜》中的佳句。在炎炎的夏日,品尝润甜的西瓜是人们的一种期盼与享受。

从西而来得名“西瓜”

西瓜之所以叫作“西瓜”,相传是因为汉朝时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了很多当地的蔬菜水果种子,其中就有这种美味的瓜,因此被命名为“西瓜”。然而,到现在为止,并没有任何考古发现能证明这一点。在汉朝的壁画、墓葬及文物中,都没有发现西瓜的形象。

东汉史学家班固在《前汉书》中提到,敦煌在古代时曾被人称为“瓜州”,这里出产一种又甜又大的瓜,有狐狸到瓜地里去偷吃,吃着吃着,甚至可以把身子都钻进整只瓜里,连尾巴都不会露出来。不过,史书并未记载这些种植在敦煌的大瓜被带到内地。

史学家考证,我国中原地区最早引种西瓜的时间,大约在五代时期。当时有一位郃阳(今陕西合阳)县令胡峤作为出使随从去北方契丹国,因战乱纷争被扣留在契丹长达七年,见到了契丹人种食西瓜,在他写的《陷虏记》中记述自己初尝西瓜,并写道“契丹破回纥得此种,以牛粪覆棚而种,大如中国冬瓜,而味甘”。这是第一次关于“西瓜”的正式记载。其中提到的“牛粪覆棚”技术,可以说是现代大棚技术的雏形,至今还为内蒙古东北部瓜农所使用。

在内蒙古的辽代墓葬壁画中,留下了中国现存最早的西瓜画像。画像中,墓主人正在吃饭,在其身前的砖砌浮雕黑色方桌上,放有两盘水果,一竹编式浅盘内放有石榴、桃和枣等水果;另一黑色圆盘内赫然放着3个大西瓜。就这样,中国的北方人开始吃上了西瓜,而南方人还根本不知道世上有这种东西。

据《松漠记闻》记载,南宋朝廷派洪皓到金国做使者。他在金国待了10多年,后来当他回南方时,就偷偷带回了一袋西瓜子,并开始种植,从此,西瓜传入江南地区。

到了明代,西瓜终于遍布了大江南北,“碧蔓凌霜卧软沙,年年处处食西瓜。”不过,台湾岛上的西瓜,是在清朝时从大陆引入的。皇帝下令,将山西的西瓜种子送到福建,派专人坐船送往台湾种植。由于台湾是热带气候,十二月的冬天仍可收获西瓜,官员想尽办法将西瓜送到大雪纷飞的北京,实现了皇上“冬天吃西瓜”的梦想。

一个烂西瓜成就青霉素

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青霉菌能分泌一种物质杀死细菌,他将这种物质命名为“青霉素”,但他未将其提纯用于临床,使得青霉素未能引起足够重视。

1940年冬,德国化学家恩斯特·钱恩提炼出了一点点青霉素,虽是一个重大突破,但离临床应用距离还很远。1941年,澳大利亚病理学家瓦尔特·弗洛里在美国军方的协助下,在飞行员外出执行任务时从各国机场带回来的泥土中分离出菌种,使青霉素的产量迅速从每立方厘米2单位提高到了40单位,但这种提高并不足以生产青霉素。

偶然一天,弗洛里下班后在街上散步,看见路边水果店里摆满了西瓜,就想买几个西瓜和同事一起吃,就当弗洛里挑选好瓜,交钱正准备走时,忽然瞥见柜台上放着一个被挤破的西瓜。这个西瓜虽然比别的西瓜要大一些,但好几处瓜皮已经溃烂,溃烂处长着一层绿色的霉斑。弗洛里盯着这个烂西瓜看了又看,皱眉想了好一会儿,最后对老板说:“我要这一个。”弗洛里放下怀里的西瓜,捧着那个烂瓜走出了水果店。

“先生,你把那几个好瓜也抱走吧,这个烂瓜算我送你的。”老板跟在后面喊,但弗洛里却已走远了。

他捧着烂西瓜回到实验室后,立即从瓜上取下一点绿霉,开始培养菌种。不久,实验结果出来了,让弗洛里兴奋的是,从烂西瓜里得到的青霉素,竟达到每立方厘米200单位。

1943年10月,弗洛里和美国军方签订了首批青霉素生产合同。青霉素在二战末期横空出世,迅速扭转了盟军的战局。战后,青霉素更得到了广泛应用,拯救了数以千万人的生命。可以说,一个“烂西瓜”让弗莱明、钱恩、弗洛里一同获得了194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来源:北京日报 微信公众号 猜你会好奇  作者 吴学军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